第10章(2 / 3)

清明

廉而不淈曰清。善知賢否曰明。

詿

恠卦二音。過差。

適值

上的。下當。

音占。厚曰饘。薄曰粥。

榾柮

樹無枝葉。又短木也。

自適

下音失。自樂也。

楓橋

蘇州寒山寺前楓橋也。

紛紛

多亂而無取之貌。皆商賈之事。

啐啄

如雞抱卵。小雞欲出。以嘴吮聲曰啐。母雞憶出。以嘴嚙之曰啄。作家機緣相投。見機而解。亦猶是矣。

稗販

上音敗。草也。似稻而非稻。俗謂良田中[卄/狼]稗。鬆林中荊棘也。販者。賤買。貴賣也。稗。或作裨。附也。楞嚴經雲。裨販如來也。雖裨附我教之中。以佛法貪販利養也。

慈受深

東京慧林慈受懷深禪師。夏氏子。嗣長蘆崇信禪師。

徑山訥

臨安府。徑山妙空智訥禪師。嗣長蘆信禪師。

甚也。

碌碌

庸常多石之貌。

行解

泯解而修曰行。心明朗徹曰解。

水乾也。

區區

卑屈也。自謙也。

靈芝照

杭州靈芝寺圓照禪師。字湛然。餘姚唐氏子。嗣未詳。

讒謗

佞言深切。譖言賢良。曰讒。未至深切。但言人惡。曰謗。

反目

怒目相視也。易雲。夫妻反目。

攘臂

宣袂出臂也。孟子雲。馮婦攘臂下車。

宼讐

上。敵暴也。下。冤仇也。孟子雲。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宼讐。

子遊下

子遊。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遊。註雲。數。頻凟也。事君苟諫之不行。則去之可也。若諫之頻凟。則聽者厭。輕者去其爵。重則傷其身。是求榮於君。而反取其辱也。導友不納。則止之可也。若導之頻凟。令聽者厭。乃至口然而心不然。言和而意不和。一言不和。怒氣相加。是則求親而反疎也。

噎鬱

上。氣不通也。下。氣變色也。

鬥搆

權巧方便。令人暗結冤讐。如兩將相敵。兵仗在後。相闘之形。故曰闘搆也。

孔子

姓孔。名丘。字仲尼。周靈王。庚戌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生於魯國兗州鄒邑。平鄉晉昌裏。父叔梁紇。母顏氏。至唐七帝玄宗。諡號曰文宣。

譖愬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矣。註曰。浸潤者。如水浸灌。滋潤漸漬。而不驟也。譖者。毀人之行也。言毀人之行。漸漬而不驟。則聽者。不覺其入。而信之深矣。膚受。謂肌膚所受。利害切身。愬。與訴同。愬者。愬己之冤也。言愬冤急迫而切。則聽者。不及致詳而發之暴矣。二者難察能察之。則可見其心之明。照之遠。不蔽於近也。

曾參

姓曾。名參。字子輿。孔子弟子。武城人。至孝。孔子因之作孝經。秦之甘茂曰。魯人與曾參同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母曰。吾子不殺人。織機自若。少傾人又告曾參殺人。母又自若。又一人告之。其母投機杼。下機踰墻而走。臣賢不及曾參。王信臣又不及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投抒矣。秦武王。任使甘茂伐韓。韓侵宜陽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