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下山去搶黛玉他們的這夥山賊,原本都是一群普通百姓,後由於種種原因,迫於生計,隻得走上了這條路。
這夥人原是以剛才搶劫黛玉二人的領頭大漢為首領的,那時,他們不論男女老少、窮人富人都不放過。一時間,凡是經過這裏的人都被搶得幹幹淨淨,就連一個帶了壺酒的老漢經過這裏時,那壺酒也被他們搶去了。久而久之,附近人就把這條路叫做“拔毛路”。
後來有一次,這條路上來了個穿一襲白衣的年青公子,這年青公子長得眉清目秀,俊朗飄逸。那夥早已埋伏在路邊的山賊等他走到近前,便一擁而出,將他團團圍住,正待要搜他身,不料年青公子是個武藝高強之輩,根本不待他們近身,便一人將他們十來個人打得七零八落滿地找牙。
年青公子出手之後,隻輕輕拍了拍潔白衣衫上染上的一點塵土,便負手準備離去。這領頭大漢雖是個魯莽之人,但卻對強過自己的人佩服不已,便忍住傷痛跪倒在年青公子麵前,央求他留下帶這支隊伍,自己則甘當他的手下。
年青公子思慮良久,便說:“也罷,我且隨你去,把你們這支山賊隊伍改造一番。”
自此,這隻山賊隊伍便多了一個寨主,他除了每日教授山賊些武藝,又立了規矩,不得搶奪老人婦孺和窮人財物,凡有違者,重刑責罰。
顏如玉和黛玉的馬車本就招搖,那夥山賊一見,便知是有錢人家的公子,正好大顯身手。本也無心擄了他們上山,隻那黛玉攔在馬前不依不饒,惹惱了那領頭人,便決定將他們綁上山,嚇唬嚇唬也就放了。
這領頭大漢拿了搶得的東西,得意地往那寨主房中走去。那寨主正在房中讀書,隻見他穿了月白色長袍,頭上綁著青色抹額,益發襯得麵色如玉。他見那大漢也不敲門便徑自走了進來,不由皺了皺眉頭,不悅道:“不是告訴你進來要敲門嗎?”大漢嬉笑著說:“寨主,你就饒了我這一回吧,我因著有好消息要稟報,一時間忘記了。”
寨主聽他這麼說,便放下書本好奇的問:“咦!你這會子有什麼好消息要告我?”
大漢說:“給你看今天得了好東西!”說著拿出了懷中的玉鐲和一包金錠子。
寨主隻看了那金錠子一眼,便盯住玉鐲不放,他拿起一隻,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又在內側找了找,看見小字,不由大驚失色,問大漢:“這玉鐲是從何而來的?”
大漢見寨主神色緊張,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便茫然道:“是剛才兄弟們從兩個年青公子那裏得來的。”
“那兩個公子呢?”寨主又追問道。
“……被我綁了回來……正關在柴房裏……”大漢看了看寨主的眼睛,小聲地說。
話音還未落,他見寨主已經出了門,急急往柴房走去,忙跟了過去。
柴房裏,黛玉正在落淚,想著母親的玉鐲落入歹人之手,自己如何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顏如玉則在一旁溫柔安慰她,說自己一定會替她把玉鐲找了回來。
正說著話,柴房門忽然“膨”一聲被撞開了,一位年青的白衣公子出現在麵前。黛玉和顏如玉被嚇了一跳,驚愕地望著他,不知道他是誰,想要做什麼。
那白衣公子看了一眼二人,轉身對手下說:“把他們帶到我書房去。”然後頭也不回地飄然離去。
黛玉二人被人拉扯著帶到了一個書房中,那些人就悄然離去了,二人定下神來打量了一番這房間,隻見屋內擺設極為清雅,靠牆立著一個大大的書櫃,裏麵放滿了各種書籍,足以見得主人是個通今博古之人,連黛玉這種極愛書的人也不由心中暗歎。
書櫃前有一案,案上放著筆墨紙硯,窗邊還有一梅花小幾,上麵放著一個美人抱瓶,瓶裏插著幾支豔紅的梅花。
兩人正在心裏暗歎此間主人的清雅,隻聽一陣腳步聲傳來,簾子後麵進來一個人,正是剛才在柴棚門口見過的那位公子。
寨主一進門,便盯住黛玉看,顏如玉見他如此,心下便有些不悅,便說:“這位公子,請放了我們吧,錢已經全給你們了。”
寨主並不理會他,隻拿出玉鐲撫弄著,說:“這玉鐲是誰的?”
方才黛玉被他瞧得不好意思低下了頭,此時聽見他說玉鐲,猛然抬起頭來,隻見他手裏拿的正是自己的玉鐲,忙驚喜的說:“公子,玉鐲是我的,求你將玉鐲還給我。”
寨主看看黛玉,又問道:“你是從哪裏得來的?”
“這是家母的遺物,所以才如此珍貴,隻求公子能體恤我思母之情,將於鐲還給我!”黛玉眼淚汪汪地望著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