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在城外,他目睹官兵們無法無天,在殺人放火,搶劫財物,強(奸)民女,無惡不做,一時氣憤,拔出長劍,憤怒說道:“這大乾王朝皇帝當真是無能,既然你是昏君,不管老百姓們的死活,那你也不要活了。”
話一說完,他執劍身起,身入高空之中,直落高山之上,他居高俯視,看著皇宮,眼神冰冷,抽出長劍,再纏上白布,這白布很長,他隨手打出,長劍帶著百布,直直的射入皇宮之中。
此時,在皇宮裏麵,太和殿之上,現在正值早朝,隻聽:“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禮畢,譚宣帝對群臣說道:“眾卿家都免禮平身。”
他說完,眾臣起身站起,已到上朝奏本之時,他問群臣:“眾位愛卿?今天有何事啟奏?”
這一說完,眾臣議論紛紛,不到一時,當朝臣相張仕仁上前說道:“皇上,微臣有事啟奏。”
他一說完,陳宣帝招手道:“張愛卿你有話直說,朕聽著。”
張仕仁看一看眾臣,向前走上一步,接著開始起奏:“皇上,今年譚州,漳州,福州,隨州,平州,青州,商城,葉城,豐城,準南,準北之地,災民眾多,百姓以草木為糧,日子過的艱苦,臣請求皇上拿一些庫銀賑濟災民,簡免百姓租稅徭義,讓他們渡過天災。”
張仕仁這一說完,譚宣帝接著回道:“難得張愛卿體懷民情,此事應準,”
這時說完,張仕仁後退一步和眾臣站在一起,接著戶部大臣李文章上前一步,他看了張世仁一眼,然後啟奏說道:“皇上,張丞相說的是,這譚州,漳州,福州,隨州,平州,青州,商城,葉城,豐城,準南,淮北之地的災民,減免他們租稅,簡輕其徭義和百姓困苦,這確實是上上之策。古書說:‘衣食者民之本,稼向者民之務也’,富國先富民,強國先強兵,方才能治理天下。”
“而微臣認為,平定天下,治理朝綱,需重整社稷,改革朝政,招納賢才,有誌仁義之士,如此才能壯大本國,在亂世才有自保之力。”
“如今天下混亂,戰爭不止,三寶空廢,民不聊生,倘若那忠者,仁者,信者,謀者,孝者,勇者,盡歸我大乾,這天下動(亂)自然停止,自稱立帝的各國也會被鎮壓,被我大乾一統。”
譚宣帝一細聽,對李文章的奏詞生感有理,接著說道:“李愛卿說的是,朕深感有理,下旨各州縣,讓其賑濟災民。”
這一說完,其大臣韓忠仁,宋昭公,王文成,李清時也走上前啟奏,等眾臣說完,譚宣帝說道:“朕今日決定依眾愛卿家所奏,並下旨各州縣,減輕百姓困苦,簡免他們租稅徭義,賑濟災民,若有貪汙奢侈者,按律斬首,絕不娘息,朕決定重整江山,重整社稷,改革朝政,以告天下……”
眾臣皆下跪大呼:“皇上聖明,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皆起身,並都退朝,走出殿外,但在這時太監王(德)順快步走進殿來,結結巴巴說道:“皇,皇上,不,不好啦!宮外出大事了!有,有人……”
譚宣帝坐大殿龍椅上,正準備批閱奏章,才剛坐下,見王(德)順慌忙入殿,一時未等他問,王(德)順開口說道:“皇,皇上,不,不好啦!宮,宮外出大事了!”
見他這樣子,大是生氣,忙問他道:“王(德)順?有什麼事情快說?看你這是什麼樣子?這宮外到底出什麼事了?是不是太後那邊有事來麻煩朕啊?”
王(德)順現在很是焦急,連話也說不清楚。
譚宣帝見他這個樣子,本要發怒,但又平下心來,咳嗽一聲,問道:“你慢慢說,到底有什麼急事?快告訴朕?”
這麼一問,王(德)順急著回道:“皇,皇,皇上,宮外有,有,有一少年,手執兩柄長劍,說著要,要,行弑,弑,弑,弑皇上你,你,你……”
譚宣帝聽完,不以為然,苦笑一下,問他道:“朕的命又算什麼?做這個皇帝不如不做強,每日都是政務纏身,奏本如山,朕再怎麼費心費力,勤簡持朝,日勞國事,操持政務,也不能使天下太平?朕這十幾年,宵衣旰食,日理萬機,但還是國庫空虛,軍伍廢弛,吏治腐(敗),天災不斷。大乾莫非真要因朕而亡?天要負朕,有人要取朕的性命就隨他好了。”
還沒說完,宮外已傳來了兵器的打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