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3)

三界篇第二(三界有二初明四洲二明諸天)

初明四洲(此有十部) 述意部 會名部 地量部 山量部 界量部 方土部 身量部 壽量部 衣量部 優劣部

夫三界定位六道區分。粗妙異容苦樂殊跡。觀其源始不離色心。檢其會歸莫非生滅。生滅輪回是曰無常。色心影幻斯謂苦本。故涅槃喻之於大河。法花方之於火宅。聖人啟悟息駕反源。超出三有漸逾十地也。尋世界立體四大所成。業和緣合與時而作。數盈災起複歸於滅。所謂短壽者謂其長壽。長者見其短矣。夫虛空不有故厥量無邊。世界無窮故其狀不一。於是大千為法王所統。小千為梵王所領。須彌為帝釋所居。鐵圍為蕃牆之城。大海為八維之浸。日月為四方之燭。總總群生於茲是宅。瑣瑣含識莫思塗炭。沈俗而觀。則迂誕之奢言。大道而察。乃掌握之近事耳。但世宗周孔雅伏經書。然辯括宇宙臆度不了。易稱玄天。蓋取幽深之名。莊說蒼天。近在遠望之色。於是野人信明謂旻青如碧。儒士據典謂幹黑如漆。青黑誠異乖體是同。儒野雖殊不知是一。然則俗尊天名而莫識實。豈知六欲之嚴麗。十梵之光明哉。嗟夫。區界現事猶莫之知。不思妙義固其已矣。竊惟方等大典多說深空。尋長含樓炭辯章世界。而文博偈廣卒難撿究。今簡要略用摽厥致耳

會名部第二

長阿含起世經等。四洲地心即是須彌山。山外別有八山。圍如須彌山下大海深八萬四千由旬。其邊八山大海初廣八千由旬中有八功德水(依順正理論雲。一甘二冷三軟四輕五清淨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飲已不傷腹也)如是漸小至第七山下。水廣一千二百五十由旬。其外堿海廣於無際。海外有山即是大鐵圍山。四周圍輪。並一日月晝夜回轉照四天下。名為一國土。即以此為量數至滿千鐵圍繞訖名一小千。複至一千鐵圍繞訖名為中千世界。即數中千複滿一千鐵圍繞訖名為大千世界。其中四洲山王日月乃至有頂各有萬億(舊雲百億者錯算也)

成則同成。壞則同壞。皆是一化佛所統之處。名為三千大千世界。號為娑婆世界。梵本正音。名為索訶世界。依自誓三昧經。雲娑訶世界者(漢言忍界。謂此土人物剛強難忍事故。立名號為忍)其佛號曰能仁。以別束廣名曰三界。一欲界。二色界。三無色界。初欲界者欲有四種。一是情欲。二是色欲。三是食欲。四是淫欲。二色界有二。一是情欲。二是色欲。無色界有一情欲。初具四欲強色微故。雲欲界。第二色界色強欲微。故號色界。第三無色界色絕欲劣。故名無色界(更依華嚴。辯三千大千世界。乃有多種不煩廣述也)

地量部第三

依華嚴經雲。三千大千世界以無量因緣乃成。且如大地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空輪。空輪無所依。然眾生業感世界安住。故智度論雲。三千大千世界皆依風輪為基。又新翻菩薩藏經雲。諸佛如來成就不思議智故。而能得知諸風雨相。知世有大風名烏盧博迦。乃至眾生諸有覺受。皆由此風所搖動故。此風輪量高三拘盧舍。於此風上虛空之中。複有風起。名曰雲風輪。此風輪量高五拘盧舍。於此風上虛空之中。複有風起名瞻薄迦。此風輪量高十踰繕那。於此風上虛空之中。複有風起名吠索縛迦。此風輪量高三十踰繕那。又此風上虛空之中。複有風起名曰去來。此風輪量高四十踰繕那。如是舍利子。次第輪上。六萬八千拘胝風輪之相。如來應正等覺。依止大慧悉能了知。舍利子。最上風輪名為周遍。上界水輪之所依止。其水高量六十八百千踰繕那。為彼大地之所依止。其地量高六十八千踰繕那。舍利子。是地量表有一三千大千世界。又樓炭經雲。此地深二十億萬裏。下有金粟亦二十億萬裏。下有金剛亦二十億萬裏。下有水際八十億萬裏。下有無極大風。深五百二十億萬裏。此雖六重。前四是地輪。第五是水輪。第六是風輪。金光明經雲。此地深十六萬八千由旬。下有金沙。金沙正是金粟。下有金剛地。釋雲。前風輪堅固不可沮壞。有大洛那力人以金剛杵擊之。杵碎風輪無損。大洛那力者。是第四梵王那羅延力。是佛身力。亦名那羅延風輪。風輪上次有水輪。水輪者。依立世經雲。深一百一十三萬由旬。減風輪三十八萬由旬。以眾生業力水不流散。如食未消不墮熟藏。又如倉貯米內外物持。水輪亦爾。外由有風持不散。如世間攢酪為蘇。此風力順轉。此水成金水。深一百一十三萬由旬。既順成金水但厚八十萬由旬。所略三十三萬由旬皆屬金地。金地輪中從少向多。應厚十二洛沙。一洛沙有十萬由旬。此輪縱廣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