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親已作平等心 世間不行欲等事
隨依山林及樹下 或複塚間露地居
舍於一切諸有為 諦觀真如乞食活
爾時太子為敬法故。從車而下。徒步向彼出家人所。頭麵頂禮彼出家人。三匝圍繞還上車坐。即敕馭者回還宮中。是時宮內有一婦人。名曰鹿女。遙見太子歸來入宮。因於欲心。而說偈言
淨飯大王受快樂 摩訶波闍無憂愁
宮中婇女極姝妍 誰能當此聖子處
又大善權因果經等。爾時太子年漸長大出家時至。故辭父王出四城門。遊觀前三所逢生厭。唯欣第四出家。諸大相師並知太子若不出家過七日後得轉輪聖王位。王四天下七寶自至。各以所知白王。加守修四門各千人。周匝城外一踰闍那內。羅置人眾而防護之
東門老頌曰
蘆蕉城易犯 危藤複將齧
一隨柯已微 當半信長訣
已同白駒去 複同紅華熱
妍容一旦罷 孤燈徒自設
南門病頌曰
伏枕愛危光 痾纏生易折
無因雪岸草 虛返芒山穴
消渴腠腸腑 疼塞嬰肢節
如何促齡內 憂苦無暫缺
西門死頌曰
緩心雖殊用 滅景寧優劣
一隨業風盡 終歸虛妄設
五陰誠為假 六趣寧有截
零落竟同歸 憂思空相結
北門僧頌曰
俗幻生影空 憂繞心塵曀
於茲排四纏 去矣求三涅
下學背留心 方從窈冥別
已悲境相空 複作池空滅
厭欲部第四
如佛本行經雲。爾時太子聞此偈頌。遍體顫栗淚下如雨。愛樂涅槃之樂清淨諸根。唯求出世。不樂處俗。王共智臣宮人婇女種種幻惑太子。時優陀夷國師之子侍衛太子。教諸婦人幻惑之術。而說偈言
汝等婇女輩 大有方便力
巧能幻惑他 善示汝境界
假使離欲人 真正諸仙等
得見於汝者 必應生欲心
況複此太子 觀汝等娛樂
不能行五欲 終無有是處
愛著之情欲能為本。婦人之體唯以丈夫敬重為歡。心不愛著榮華是難。而說偈言
婦人敬是樂 敬為樂最上
無敬唯有色 如樹無有華
爾時太子說偈報言
世榮雖快樂 有生老病死
此四種若無 我心誰不樂
生老病死法 住此生老病
若住生樂心 共鳥獸無異
爾時太子共國師子優陀夷等往複來去言論之時。日遂至沒。太子既見日光沒已。便入宮中。共諸婇女。行於五欲快樂歡喜。相共聚集圍繞而住。其太子妃耶輸陀羅。即於是夜便覺有娠。太子後於異時。於此五欲極生厭離而求出家而說偈言
世間不淨眾惑邪 無過婦人之體性
衣服瓔珞莊嚴故 愚癡是邊生欲貪
有人能作如是觀 如幻如夢非真實
速舍無明勿放逸 必得解脫功德身
又瑞應經雲。太子年至十四啟王出遊。因果經雲。有婆羅門子。名優陀夷。聰明智慧。王令與太子為友。汝可說之勿使出家。其依王敕至太子所。而作是言。王敕令與太子為友。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有過失輒相諫曉。二者見有好事深生隨喜。三者在於苦厄不相棄舍。今獻誠言願不見責。古世諸王悉受五欲後方出家。太子雲何而頻棄舍。大子答曰此諸王等悉不免苦故吾不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