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2)

又問。我從佛聞。滅度之後。一切毗尼流布閻浮及三天下。眾生樂欲所見不同。餘百億。天下並令流布。我欲結集今對人天。汝當答我。答曰。我受佛教。我滅度後汝語大迦葉及文殊師利。流我毗尼此閻浮洲三十二國。是諸眾生並有大根。堪可流行迦葉遺教。東弗婆提洲二百六十國。西瞿耶尼洲一百三十國。並行迦葉遺教。自餘天下眾生薄福。不堪聞教。莫行此法。如來滅後四十年中。遣行二部此四天下

又問。雲何二部教。答曰。四分十誦律。四十年後。一百一十年。迦葉遺律方行前國。如震旦諸國。謂之君子國根性輕利得行三部教。合四百三國土。同此一文字。並行前三律教。又問。雲何三部教。答曰。行前二部教。及以大僧祇。如求流離國及餘二天下。唯行一部教。所謂薩婆多部是也

隻桓寺殿內簷下有四銀台。兩台內有黃金修多羅。白玉為疊。又有兩台。內有毗尼藏。黃金為疊。白銀為字。毗尼律藏是龍王書。修多羅經藏是魔王書。此二藏經並是過去星宿劫前古佛經也。於閻浮洲中此之兩部書經。最為第一。至佛涅槃後。娑竭龍王收將入宮供養

又迦葉佛時。震旦國之一人書大毗尼藏及修多羅藏。其修多羅經。銀紙金書。毗尼律金紙銀書。當爾書時。在荊州大明寺寫。經在蓮華東南台內。律在葉上西麵台。莊嚴供養不可說盡。諸百億四天下中文字。與此同者。斯有鍾張王衛之儔。未足為比。如來在日。諸國聖人來者。多以此經律示之。佛去之後。文殊師利收此經律。安在清涼山金剛窟中

又有台內有過去佛說毗尼書。有三萬八千種。百億四天下同此方書者。最為第一

南方天王第三子張璵。撰述隻桓圖經一百卷。北方天王第十六子造五精舍記有五百卷。各在當天

頌曰

遙欣大覺  曠矣神功  四禪無像

三達皆空  千佛異跡  一智心同

表靈降世  敷演開曚  賢劫始四

餘佛潛通  續前有七  繼嗣虔恭

永言鷲室  棲誠梵宮  八相成道

萬德虛融  天人受福  惡止善興

含生借甚  同感恩隆

感應緣(略引十二靈驗) 周書記佛生時 周書記佛滅時 史錄記佛是大聖 前漢孝武帝已開佛教 前漢哀帝時已行齋戒 秦始皇時亦有佛法至 後漢郊誌記佛為大聖 後漢明帝時三寶具行 西晉海浮維衛迦葉二石像 齊文宣帝時得佛牙至 隋天台釋智顗感見三道寶階 唐潞州釋曇榮感見七佛現

夫至人應感。與世推移。慈化無方。豈局形教。致使聞同解異說一悟殊。登位地而上征。封迷途而下降。全身碎身之相。聚塔散塔之儀。神光燭而邪計摧。靈跡挺而深信服。自法水東流道光西照。英賢榮盛感應寔多。故育王表塔。創啟隆周。釋父景形。鬱興炎漢。自斯曆代積著彌繁。量非五天獨揚神化。故經曰正法後被。先於北方。次及東南。至中方滅也。今且列漢明已來至今大國隨所見聞三寶靈跡件述三五。餘之不盡者。備在別傳

案周書異記雲。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漲。井水溢出山川振動。有五色光入貫太微。遍於西方盡作青紅色。太史蘇由曰。有大聖人生於西方。一千年外聲教及此。昭王即敕鐫石記之。埋於南郊天祠前。此即佛生之時也。相國呂侯。乘驊騮八駿而行求佛。因以攘之

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歲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風忽起。損舍折木地動天陰。西方白虹十二道。大史扈多曰。西方聖人滅矣。此即佛入涅槃之相也

又案春秋。魯莊公七年夏四月。恒星不現。夜明如日。即佛生時之瑞應也。良由佛有真應二身權實兩智三明八解五眼六通。神曰不可思議。法號心行處滅。其道也運眾聖於泥洹。其力也接下凡於苦海。巍巍蕩蕩可略言焉。故列子雲。昔吳太宰嚭問孔丘曰。夫子聖人歟。孔子對曰。丘博識強記。非聖人也。又問。三皇聖人歟。對曰。三皇善用智勇。聖非丘所知。又問。五帝聖人歟。對曰。五帝善用仁信。聖亦非丘所知。又問。三王聖人歟。對曰。三王善用時事。聖亦非丘所知。太宰大駭曰。然則孰為聖人乎。夫子動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若將三皇五帝必是大聖。孔丘豈容隱而不說。便有匿聖之愆。以此校量。推佛為大聖也。又老子西升經雲。吾師化遊天竺善入泥洹。量此而言優劣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