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3)

敬僧篇第八(此有四部) 述意部 引證部 敬益部 違損部

述意部第一

夫論僧寶者。謂禁戒守真威儀出俗。圖方外以發心。棄世間而立法。官榮無以動其意。親屬莫能累其想。弘道以報四恩。育德以資三有。高越人天重逾金玉。稱為僧也。是知僧寶利益不可稱紀。故經曰。縱有持戒破戒若長若幼。皆須深敬不得輕慢。若違斯旨交獲重罪。若待太公為卿相。則千載無太公。要得羅什為師訓。則萬代無羅什。何得見一僧行過上累佛宗。見一人戒虧便輕上法。止可以道廢人。以人不弘道也。不可以人廢道。以道是人師也。故釋迦佛等。是真佛寶。金口所說理行教果。是真法寶。得果沙門。是真僧寶。致令一瞻一禮萬累冰消。一讚一稱千災霧卷。自惟薄福不逢正化。賴蒙遺跡幸承餘蔭。金檀銅素漆紵丹青。圖像聖容名為佛寶。紙絹竹帛書寫玄言。名為法寶。剃發染衣執持應器。名為僧寶。此之三種體相雖假。用表真容。敬之永絕長流。篾之常招苦報。如木非親母。禮則響逸千齡。凡非聖僧。敬則光逾萬代。是知斯風已扇遐邇共遵。冥資含識神功罔測。儻有所虧獲罪彌大。既許出家理宜革俗。如宋朝無識初信邪惑駭動物情道俗驚怪。後悟鍾釁還申禮敬。宋室則荊蠻齷齪江漢崎嶇。詎得反比大國金輪聖禦。且如禮雲。介者不拜。為失豈同。去俗之人身被忍鎧。握節白衣理所不可。三寶既同義須齊敬。不得偏遵佛法頓棄僧尼。故法不自弘弘之在人。人能弘道故須齊敬也

引證部第二

如梵網經雲。出家人法不合禮拜國王父母六親。亦不敬事鬼神。又涅槃經雲。出家人不禮敬在家人

又四分律雲。佛令諸比丘長幼相次禮拜。不應禮拜一切白衣

又佛本行經雲。輸頭檀王與諸眷屬百官。次第禮佛已。佛言。王今可禮優波離比丘等諸比丘。王聞佛教即從座起。頂禮五百比丘諸出家者。次第而禮

又薩遮尼幹經雲。若謗聲聞辟支佛法及大乘法。毀呰留難者犯根本罪(令僧依大小乘經不拜君親是奉佛教今乃令禮反違佛教使拜跪俗人即不信佛語故犯根本罪也)

又順正理論雲。諸天神眾不敢希求受五戒者禮。如國君主。亦不求比丘禮拜以懼損功德及壽命故

又涅槃經雲。佛告迦葉。若有建立護持正法。如是之人應從啟請。當舍身命而供養之。如我於是大乘經說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亦如諸天  奉事帝釋

迦葉白佛言。若有長宿護持禁戒。從年少邊谘受未聞。雲何是人當禮敬不。若當禮敬。是則不名為持戒也。若是年少護持禁戒。從諸宿舊破戒人邊谘受未聞。複應禮不。若出家人從在家人谘受未聞。複當禮不。然出家人不應禮敬在家人也。然佛法中年少幻小。應當恭敬耆舊長宿。以是長宿先受具戒成就威儀。是故應當恭敬供養

又中阿含經雲。雲何知人勝所謂比丘知有二種人。有信有不信。若信者勝。不信者為不如也。謂信人複有二種。有數往見比丘。有不數往見比丘。若數往見比丘者勝。不數往見比丘者為不如也。謂數往見比丘人複有二種。有禮敬比丘。有不禮敬比丘。若禮敬比丘者勝。不禮敬比丘者為不如也。謂禮敬比丘人複有二種。有問經。有不問經。若問經者勝。不問經者為不如也。又舊雜譬喻經雲。昔有國王出遊。每見沙門輒下車禮。道人言。大王止不得下車。王言。我上不下。所以言上不下者。今我為道人作禮。壽終已後當生天上。是故言上不下也

又善見律雲。輸頭檀那王禮佛已白佛言。我今三度禮如來足。一佛初生時。阿夷相曰。若在家者應作轉輪聖王。若出家學道必得成佛。是時地為震動。我見神力。即為作禮。第二我出遊戲有耕田人。菩薩在閻浮樹下。日時已晡。樹影停住不移覆菩薩身。我見神力。即為作禮。第三今迎佛至國。佛升虛作十八變。如伏外道。神力無異。即為作禮

又中阿含經雲。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釋提桓因欲入園觀。時敕禦者令嚴駕千馬之車。嚴駕以竟。唯王知時。天帝釋即下常勝殿。東向合掌禮佛。爾時禦者見則心驚毛豎馬鞭落地。帝釋見已即說偈言

鬼汝何憂怖  馬鞭落於地

禦者說偈白帝釋言

見王天帝釋  為舍脂之夫

所以生恐怖  馬鞭落地者

常見天帝釋  一切諸大地

人天大小王  及四護世主

三十三天眾  悉皆恭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