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2)

又百緣經雲。佛在世時。迦毗羅衛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其婦生男端正殊妙世所希有。年漸長大有好音聲。令眾樂聞。值佛出家得阿羅漢果。諸比丘等請佛為說得道因緣。佛告比丘。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號毗婆屍。入涅槃後。有國王名槃頭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寶塔。高一由旬而供養之。時有一人。見此塔故心懷歡喜。便作音樂以繞供養。發願而去。緣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墮三塗。天上人中常好音聲。令眾樂聞。乃至今者遭值於我出家得道。比丘聞已。歡喜奉行

又百緣經雲。昔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諸人民。各自莊嚴作唱伎樂。出城遊戲至城門中。遇值佛僧入城乞食。諸人見佛歡喜禮拜。即作伎樂供養佛僧。發願而去。佛即微笑語阿難言。此諸人等由作伎樂供養佛僧。緣此功德。於未來世一百劫中不墮惡道。天上人中最受快樂。過百劫後成辟支佛。皆同一號。名曰妙聲。以是因緣。若人作樂供養三寶。所得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故法華經偈雲

若使人作樂  擊鼓吹角貝

簫笛琴箜篌  琵琶鐃銅鈸

如是眾妙音  盡持以供養

皆以成佛道

又菩薩處胎經雲。緊那羅住須彌山北。過小鐵圍有大黑山。亦在十寶山間。無有佛法日月星辰。由昔布施之力。今居七寶宮殿壽命甚長。此王本人中有大長者。興造佛塔。此緊那羅施一刹柱成辦寺廟。複以淨食施於工匠。壽盡作胸臆神。在兩山間。先在人中為大長者。居財無量。有一沙門乞食。婦擎飯施之。乃大嗔怒。雲何乞人瞻視我婦。當令此人手腳斷壞。壽終以後受此醜形。八十四劫常無手足。諸天宴會皆悉與乾闥婆分番上下。天欲奏樂而其腋下汗流。便自上天。有一緊那羅名頭婁磨。琴歌諸法實相以讚世尊。時須彌山及諸林樹皆悉震動。迦葉在座不能自安。五百仙人心生狂醉失其神足

又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雲。爾時大樹緊那羅王。以己所撣琉璃之琴。閻浮檀金華葉莊嚴。善淨業報之所造作。在如來前善自調琴。及餘八萬四千伎樂。是大樹王當撣此琴鼓眾樂時。其音普皆聞此三千大千世界。是琴音聲及妙歌聲。隱蔽欲界諸天音樂。所有諸山藥草叢林悉皆遍動。如人極醉前卻顛倒。須彌駊騀湧沒不定。一切凡聖唯除菩薩不退轉者。其餘一切聞是琴聲。及諸樂音。各不自安。從坐起舞。一切聲聞放舍威儀誕貌逸樂。如小兒舞戲不能自持。爾時天冠菩薩語是聲聞大迦葉等。汝諸大德已離煩惱得八解脫。雲何今者各舍威儀。如彼小兒舉身動舞。於時大德諸聲聞等答言。善男子。我於是中不得自在。如旋嵐大風吹諸樹木。彼無有力能自安持。非彼本心之所欲樂。爾時天冠菩薩語大迦葉。汝今觀是不退菩薩威德勢力。誰見如是而當不發無上正真菩提道心。琴聲威力皆說法音。八千菩薩得無生忍

頌曰

玄亮吐清氣  神響徹幽聾

登台發春詠  高興希遐蹤

乘虛感靈覺  魚山振思重

摹寫天歌梵  冀布法音同

忘高故不下  颻揚數仞中

比丘歌聲唄  人畜振心忪

斯由暢玄句  即感雁遊空

神期發筌寤  豁爾自靈通

感應緣(略引六驗) 晉沙門帛法橋 晉沙門支曇籥 齊沙門釋僧辯 齊沙門釋曇馮 齊有仕人姓梁 唐刺史任義方

晉中山有帛法橋。是中山人。少樂轉讀而稍乏聲。每以不暢為慨。於是絕粒懺悔七日七夕。稽首觀音。以祈現報。同學苦諫誓而不改。至第七日覺喉內豁然。即索水洗漱雲。吾有應矣。於是作三契經聲徹三裏許。遠近驚嗟人畜悉來觀聽。爾後誦經五十萬言。晝夜諷詠哀婉通神。至年九十聲猶不變。以晉穆帝永和中。卒於河北。即石虎末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