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篇第四十九 不孝篇第五十
忠孝篇(此有五部) 述意部 引證部 太子部 睒子部 業因部
述意部第一
竊聞。孝誠忠敬。高邁董[黑*敢]之賢。反慢尊親。罪過王寄之逆。是以木非親母。供則響溢千齡。凡非聖僧。敬則光逾萬代。理應傾心頂戴。獲福無邊。何得起慢高心反生輕侮也。所以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代。終身盡孝。寔建國之美。故念子路見於孔丘曰。由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裏之外。親沒之後。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猶願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不可複得。每感斯言。雖存若亡。父母之恩。雲何可報。慈深河海。孝若涓塵。永慕長號。痛貫心首。俗稱乳哺生我肉身。一世之恩尚複難報。況複如來大悲普洽等同一子。拔除三塗得離四生長。辭八苦永禦三乘。靜思恩重。豈同凡俗內心崩潰如焚如灼。情切於理痛甚刀割。曆劫瞻敬長薦珍羞。亦未能報須臾之恩。故涅槃經雲。佛有一味大慈悲。湣念眾生如一子。眾生不知佛能救。毀謗如來及法僧
引證部第二
如末羅王經雲。人問世尊。何等為父母力。佛言。謂受父母身體。乳哺育養之恩。或從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養父母。是為父母力
又增一阿含經雲。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法與凡夫人得大功德成大果報。一供養父母。二供養一生補處菩薩。施此二人獲大功德受大果報。若複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萬歲。衣被飯食床榻臥具病瘦醫藥。即於肩上放屎尿。猶不能得報恩。當知父母恩重。施育之時將護不失時節。供養孝順
又地獄經雲。為人弟子說師僧過者。設師有實命終必入地獄啖其舌根。若得好食美果等。不與父母師僧先自食啖。墮餓鬼中。後生為人貧窮。若人含毒向師長入鐵杙地獄。後生毒蛇中。若惡心學父母師長語入融銅地獄。後生為人謇吃
又薩婆多論雲。寧破塔壞像不說他粗罪。若說則破法身。不問前比丘有罪無罪。皆不得說
又敬師經雲。一日三時應參師進止。若參師來不見時。應持土塊草木以為記驗。天時若熱日別三時以扇扇師。若有比丘於彼師所或和尚邊。不生敬心道說長短。於將來世別有一小地獄。名為拒撲。當經是中。墮彼處已一身四頭身體俱燋。於彼獄處複有諸蟲。名曰鉤嘴。常啖舌根。若從他聞一四句偈。於各千千劫取彼和尚阿闍梨等。荷擔肩上。或時背負頂戴。亦未能報也
又毗曇論雲。若病人及與說法師近佛諸菩薩施者得大果報
又六度集經雲。昔者菩薩身為鶴鳥。生子有三。時國大旱無以食之。自裂腋下肉以濟其命。三子疑曰。斯肉氣味與母身氣相似無異。得無吾母以身肉飼吾等乎。三子愴然有悲猛之情。又曰。寧殞吾命不損母體也。於是閉口不食。母睹不食而更索焉。天神歎曰。母慈慧難喻。子孝希有也。諸天祐之。願即從心。佛告諸比丘。鶴母者吾身是也。三子者舍利弗目連阿難是也。菩薩慈慧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又四十二章經雲。佛言。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持五戒者一人。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洹。飯須陀洹百萬人。不如飯一斯陀含。飯斯陀含千萬人。不如飯一阿那含。飯阿那含一億人。不如飯一阿羅漢。飯阿羅漢十億人。不如飯辟支佛一人。飯辟支佛百億人。不如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親。教親千億人。不如飯一佛舉願求佛。舉願求佛欲濟眾生也。飯善人福最大深重。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二親最神也
又雜寶藏經雲。昔過去久遠。雪山之中有一鸚鵡。父母都盲。常取好果先奉父母。當於爾時有一田主。初種穀時而作願言。所種之穀要與眾生而共啖食。時鸚鵡子以彼田主先有施心。常取其穀以供父母。田主行穀見有蟲鳥揃穀穗處。嗔恚懊惱便設羅網捕得鸚鵡。鸚鵡爾時語田主言。田主。先有好心布施。故敢來取。如何今者而見網捕。田主問言。取穀為誰。鸚鵡答言。有盲父母願以奉之。田主語言。自今以後常於此取勿生疑難。畜生尚爾。孝養父母。豈況於人。佛告比丘。昔鸚鵡者。今我身是。時田主者。舍利弗是。盲父母者。今我父母淨飯王摩耶夫人是。由昔孝養今得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