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友篇第五十三 惡友篇第五十四 擇交篇第五十五
善友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理之所窮唯善與惡。顧此二途條然易辯。幽則有罪福苦樂。顯則有賢愚榮辱。愛榮憎辱趣樂背苦。含識所必同也。今愛榮而不知慕賢。求福而不知避禍。譬猶播植秕粺而欲歲取精糧。驅駕駑蹇而望騰超夐絕。不亦惑哉。如鳥獸蟲虺之智。猶知因風假鶩托迅附高以成其事。奚況於人而無托友以就其善乎。故所托善友則身存而成德。所親闇蔽則身瘁而名惡也。故玄軌之宗。出於高範。切瑳之意。事存我友。又如[口*集]牛之虻飛極百步。若附鸞尾則一翥萬裏。此豈非其翼工之所托迅也。亦同凡夫溺喪極趣不越人天。若憑大聖之威。則高升十地同生淨域也
引證部第二
如涅槃經雲。阿難比丘。說半梵行名善知識。佛言。不爾。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識。又雲。善知識者。如法而說如說而行。雲何名為如法而說如法而行。自不殺生。教人不殺生。乃至自行正見。教人行正見。若能如是則得名為真善知識。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義故名善知識。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亦能教人修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複以是義名善知識。善知識者。有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樂。常為眾生而求於樂。見他有過不訟其短。口常宣說純善之事。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善男子。如空中月從初一日至十五日漸漸增長。善知識者亦複如是。令諸學人漸遠惡法增長善法。善男子。若有親近善知識者。本未有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則得增廣。又雲。善友當觀。是人貪欲嗔恚愚癡思覺。何者遍多。若知是人貪欲多者。則應為說不淨觀法。嗔恚多者。為說慈悲。思覺多者。教令數息。著我多者。當為分析十八界等。聞已修行次第獲得四念處。觀身受心法。得是觀已次第複觀十二因緣。如是觀已次得暖法。從得暖法乃至漸得羅漢辟支佛果。菩薩大乘佛果等依此而生。更無疑滯。自利利他。不加水乳。是名真善知識法師之位。若不具此非善知識。加水之法不可依承。故佛性論引經偈雲
無知無善識 惡友損正行
蜘蛛落乳中 是乳轉成毒
是故要須真實利益眾生。先自調伏然後教人。無寡聞失。無退行失。無散亂失。無輕慢失。無顛倒失。無貪求失。無嗔恚失。無邪行失。無著我失。無小行失。具此十法名善知識。故莊嚴論偈雲
多聞及見諦 巧說亦憐湣
不退此丈夫 菩薩勝依止
又佛本行經雲。爾時世尊。又共長老難陀至於一賣香邸。見彼邸上有諸香裹。見已即告長老難陀作如是言。難陀。汝來取此邸上諸香裹物。難陀爾時即依佛教於彼邸上取諸香裹。佛告難陀。汝於漏刻一移之頃捉持香裹。然後放地。爾時長老難陀聞佛如此語已。手執此香於一刻間。還放地上。爾時佛告長老難陀。汝今當自嗅於手看。爾時難陀聞佛語已。即嗅自手佛語難陀。汝嗅此手作何等氣。白佛言。世尊。其手香氣微妙無量。佛告難陀。如是如是。若人親近諸善知識。時常共居隨順染習。相親近故必定當得廣大名聞。爾時世尊。因此事故。而說偈言
若有手執沉水香 及以藿香麝香等
須臾執持香自染 親附善友亦複然
爾時世尊複說偈言
若人親近惡知識 現世不得好名聞
必以惡友相親近 當來亦墮阿鼻獄
若人親近善知識 隨順彼等所業行
雖不現證世間利 未來當得盡苦因
又四分律。親友意者。要具七法方成親友。一難作能作。二難與能與。三難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舍。七貧賤不輕。如是七法人能行者。是親善友。應親附之。又莊嚴論佛說偈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