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中阿含經雲。爾時隻桓中有兩比丘諍起。一人罵詈。一人默然。其罵詈者。即便改悔懺謝於彼。而彼比丘不受其懺。以不受故。眾多比丘共相勸諫高聲鬧亂。爾時世尊以淨天耳過於人耳。聞隻桓中聲鬧亂。聞已從禪覺還精舍。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我今至安陀林坐禪。聞精舍中高聲鬧亂。竟為是誰。比丘具述前事白佛。佛告比丘。雲何愚癡之人人向悔謝不受其懺。若人懺謝而不受者。是愚癡人。長夜當得不饒益苦。告諸比丘。過去世時釋提桓因有三十三天共諍。說偈教誡言
於他無害心 嗔亦不纏結
懷恨不經久 於嗔以不住
雖複嗔恚盛 不發於粗言
不求彼製節 揚人之虛短
常當自防護 以義內省察
不怒不亦虛 常與賢聖共
若與惡人俱 剛強猶山石
盛恚能自持 如製逸馬車
我說為善師 非謂執繩者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天帝釋。共天阿修羅對陣欲戰。釋提桓因語三十三天眾言。今日諸天與阿修羅軍戰。諸天得勝阿修羅不如者。當生擒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以五係縛將還天宮。修羅複作是語。當其戰時諸天不如修羅得勝者。當生擒帝釋以五係縛將還自宮。當其戰時諸天得勝修羅不如。諸天以五係縛阿修羅將還天宮。縛在天帝釋斷法殿前門下。帝釋從此門入出之時。阿修羅縛在門側。嗔恚罵詈。時帝釋禦者。見阿修羅王身被五縛在於門側。帝釋出入之時輒嗔恚罵詈。見已即便說偈白帝釋言
釋今為畏彼 為力不足耶
能忍阿修羅 麵前而罵辱
帝釋即答
不以畏故忍 亦非力不足
何有黠慧人 而與愚夫對
禦者複白言
若但行忍者 於事則有闕
愚癡者當言 畏怖故行忍
是故當苦治 以智製愚癡
帝釋答言
我當觀察彼 製彼愚夫者
見愚嗔熾盛 智以靜默伏
非力而為力 是彼愚癡力
愚癡違遠法 於道則無有
若使有大力 能忍於劣者
是則為上忍 無力何有忍
於他極罵辱 大力者能忍
是則為上忍 無力何有忍
於己及他人 善護大恐怖
知彼嗔恚盛 還自守靜默
於二義俱備 自利亦利他
謂言愚夫者 以不見法故
愚夫謂勝忍 重增於惡口
未知忍彼罵 於彼常得勝
於勝已行忍 是名恐怖忍
於等者行忍 是名忍諍忍
於劣者行忍 是名為上忍
佛告諸比丘。釋提桓因於三十三天為自在王。常行忍辱讚歎於忍。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亦應如是行忍讚歎於忍。應當勤學
又起世經雲。佛告諸比丘。往昔諸天與阿修羅起大鬥戰。爾時帝釋告其所領三十三天言。諸仁者。汝等諸天。若與修羅共為戰鬥。宜好莊嚴善持器仗。若諸天勝修羅不如。汝等可共生捉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以五係縛之。將到善法堂前諸天會處三十三天聞帝釋命。依教奉行爾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亦複告諸修羅言。若諸天不如。即當生捉帝釋天王以五係縛之。將詣諸阿修羅七頭。會處立置我前。諸修羅眾亦受教行。當於彼時帝釋得勝。即便生捉阿修羅王。以五係縛之。將詣善法堂前諸天集處。向帝釋立。爾時毗摩質多羅王若作是念。願諸修羅各自安善。我今不用諸阿修羅。我當在此與天一處同受娛樂。甚適我意。興此念時即見自身五縛悉解。五欲功德皆現其前。或作是念。我今不用三十三天。願諸天等各自安善。我願還歸阿修羅宮。起此念時其身五係即還縛之。五欲功德忽即散滅。阿修羅王有如是等微細結縛。諸魔結縛複細於此。所以者何。諸比丘。邪思惟時即被結縛。正憶念時即便解脫。爾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未戰已前作如是念。我有如是威神德力。日月宮殿及三十三天。雖在我上運轉周行。我力能取以為耳璫。處處遊行不為妨礙。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自服種種嚴身器仗。與鞞摩質多羅王踴躍幻化。諸小王眷屬前後圍繞。從阿修羅城道從而出。欲共忉利諸天興大戰鬥。爾時難陀憂波難陀二大龍王從其宮出。各各以身繞須彌山。周回七匝一時動之。動已複動。以尾打海。令一段水上於虛空在須彌頂上。是時帝釋告諸天言。汝等見此大地如是動不。空中靉靆猶如雲雨。又似重霧。我今定知諸阿修羅欲與天鬥。於是海內諸龍各嚴器仗而出。複往告六欲諸天。各嚴器仗乘空而來。須夜摩天王與無量百千萬數諸天子。下至須彌山頂上在東麵。豎純青難降伏幡依峰而立。爾時兜率陀天王與無量百千萬眾。一時雲集須彌山頂。在其南麵豎純黃色難降伏幡依峰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