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1 / 2)

五謂嗜酒。酒為毒氣。主成諸惡王道毀仁澤滅。臣慢上忠敬朽。父禮亡母失慈。子匈虐孝道敗。夫失信婦奢淫。九族諍財產耗。亡國危身。無不由之。酒之亂道三十有六。吾見是故。絕酒不飲。是吾五師。佛於是說偈言

醉者為不孝  怨禍從內生

迷惑清高士  亂德敗淑貞

故吾不飲酒  慈心濟群氓

淨慧度八難  自致覺道成

六謂年老。夫老之為苦。頭白齒落。目視盲冥。耳聽不聰。盛去衰至。皮緩麵皺。百節酸疼。行步苦極。坐起呻吟。憂悲心惱識神轉滅。便旋即忘。命日促盡。言之流洟。吾見無常災變如此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六師。佛於是說偈言

吾念世無常  人生要當老

盛去日衰羸  形枯而白首

憂勞百病生  坐起苦痛惱

吾用畏是故  棄國行求道

七謂病瘦。肉盡骨立。百節皆痛。猶被杖楚。四大進退手足不任。氣力虛竭坐起須人。口燥唇焦筋斷鼻坼。目不見色。耳不聞音。不淨流出。身臥其上。心懷苦惱。言輒悲哀。今睹世人。年盛力壯華色煒曄。福盡罪至無常百變。吾睹此患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七師。佛於是說偈言

念人衰老時  百病同時嬰

水消而火起  刀風解其形

骨體筋脈離  大命要當傾

吾用畏是故  求道願不生

八謂人死。四百四病同時俱作。四大欲散。魂神不安。風去息絕。火滅身冷。風先火次。魂靈去失。身體挺直。無所複知。旬日之間。肉壞血流。膖脹爛臭。無一可取。身中有蟲。還食其肉。筋脈爛盡。骨節解散。髑髏髀脛。各自異處。飛鳥走獸競來食之。天龍鬼神。帝王人民。貧富貴賤。無免此患。吾見斯變。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八師。佛於是說偈言

惟念老病死  三界之大患

福盡而命終  棄之於黃泉

身爛還歸土  魂魄隨因緣

吾用畏是故  學道求泥洹

梵誌於是心即開解遂得道跡。長跪受戒為清信士。不殺不盜不淫不欺奉孝不醉。歡喜為佛。作禮而去。故書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大怒傷陰。大喜敗陽。麗色伐性之斧。美味腐身之毒。能寤此旨。斯為大師

住處部第十二(別有四部) 七識住處 九眾生居住處 二十五有住處 四十二居止住處

七識住處第一

如毗曇說雲。於欲界之中唯取人天善趣為一。及取上之二界各前三地則為七也。論言。何故四種惡趣及第四禪並及非想不立識住法者。此還如論中釋雲。若識於彼樂住者。則立識住。樂住非分者。是則不立。謂彼四惡趣中苦逼迫故識不樂住。第四禪中有淨居天。樂入涅槃故識不樂住。無想眾生以無心故不可說為識住。自餘第四禪。其亦不定。或求無色。或求淨居。或求無想故識亦不樂住也。第一有中以其闇昧不捷疾故識不樂住。以如斯義。是故不立。又說若彼有壞識法者。是則不立識住。謂彼四惡趣中為彼苦受惱壞識故。所以不立。第四禪中以有無想正受及無想天斷壞識。故一一亦不立。非想地中。有彼滅盡三昧。害識心故。是以此三處悉皆不立識住。七識住略分別如是

九眾生居住處第二

問曰九眾生居雲何差別。答曰。如毗曇中說。謂於前七識住上。加無想天及與非想。即是九眾生居。若言惡趣及餘第四禪。何故不立眾生居者。此如論中前釋。若彼眾生愛樂住者。立眾生居。樂住非分者。是則不立。謂彼四惡趣中多苦惱。故眾生不樂住於彼。第四禪中五淨居天。疾樂涅槃故亦不樂住。自餘第四禪如前所說。是故不立眾生居矣

二十五有住處第三

問曰。二十五有雲何分別。答曰。如舍利弗阿毗曇論說。欲界之中具十四有。色界有七。無色有四。三界合論故有二十五。欲界十四者。謂四惡趣。即以為四。又取四天下人。複以為四。帖前為八。又取六欲諸天以六。帖前便為十四有也

色界七者。所謂四禪。即以為四。又於初禪之中取大梵天。第四禪中取五淨居並無想天。即為其七。將七帖前十四。即為二十一有也。無色界中四者。謂四無色定。以四帖前。即為二十五有。是故彼論偈雲

四洲四惡趣  梵王六欲天

無想五淨居  四空及四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