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篇第八十五之三
持戒部第二(此別三部) 述意部 勸持部 引證部
述意部第一
竊聞。戒是人師道俗鹹奉。心為業主。凡聖俱製。良由三寶所資四生同潤。故經曰。正法住正法滅。意在茲乎。是以持戒為德。顯自大經。性善可崇。明乎大論。戒複方之日月。譬若寶珠。義等塗香。事同惜水。越度大海。號曰牢船。生長善牙。又稱平地。是以菩薩稟受微塵不缺。羅漢護持纖芥無犯。寧當抱渴而死弗飲水蟲。乃可被係而終無傷草葉。書雲。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言行忠信。戰戰兢兢。豈可放縱心馬不加轡勒。馳騁情猿都無製鎖。浮囊既毀前路何期。德瓶已破勝緣長絕。或複要聚惡人朋結凶黨。更相扇動備造愆瑕。無慚無愧。不羞不恥。日更增甚。轉複沉浮。似若葶藶艾蒿枝葉皆苦訶梨果樹遍體無甘。從明入闇無複出期。劫數既遙痛傷難忍。於是鑊湯奔沸猛氣衝天。爐炭赫曦爆聲烈地。鎔銅灌口則腹爛肝銷。銅柱逼身則骨肉俱盡。宛轉嗚呼何可言念。如斯等苦寔由毀戒也
勸持部第二
如大莊嚴論雲。若能至心持戒乃至歿命得現果報。我昔聞。難提跋提城有優婆塞。兄弟二人。並持五戒。其弟爾時卒患脅痛氣將欲絕。時醫語之。食新殺狗肉。並使服酒所患必除。病者白言。其狗肉者為可於市買索食之。飲酒之事願舍身命。終不犯戒而服於酒。其兄見弟極為困急。齎酒語弟。舍戒服酒。以療其病。弟白兄言。我雖病急。願舍我身命。不犯戒而飲此酒。即說偈言
怪哉臨命終 破我戒瓔珞
以戒莊嚴身 不用殯葬具
人身既難得 遭值戒複難
願舍百千命 不毀破禁戒
無量百千劫 時乃值遇戒
閻浮世界中 人身極難得
雖複得人身 值正法倍難
時複值法寶 愚者不知取
善能分別者 此事亦複難
戒寶入我手 雲何複欲奪
乃是怨憎者 非我之所親
兄聞是已。答其弟言。我以親故不為沮壞。弟白兄言。非為親愛乃是歿敗。即說偈言
我欲向勝處 毀戒令墮墜
舍戒乃如是 雲何名親愛
我勤習戒根 乃欲見劫奪
所持五戒中 酒戒最為重
今欲強毀我 不得名為親
兄問弟言。雲何以酒為戒根本耶。弟即說偈。以答兄言
若於禁戒中 不盡心護持
便為違大悲 草頭有酒滴
尚不敢嚐觸 以是故我知
酒是惡道因 在家修多羅
說酒之惡報 唯佛能分別
誰有能測量 佛說身口意
三業之惡行 唯酒為根本
複墮惡行中 往者優婆夷
以酒因緣故 遂毀餘四戒
是名惡行數 酒為放逸根
不飲閉惡道 能獲信樂心
去慳能舍財 首羅聞佛說
能獲無量益 我都無異意
而欲毀犯者 略說而言之
寧舍百千命 不毀犯佛教
寧使身幹枯 終不飲此酒
假使毀犯戒 壽命百千年
不如護禁戒 即時身命滅
決定能使差 我猶故不飲
況今不定知 為差為不差
作是決定心 心生大歡喜
即獲見真諦 所患得消除
惟大智之人厭世修道。雖具持戒。內懷定慧。不現持相。內言實德。故華嚴經雲。何等為離邪命戒。此菩薩不作持戒淨相欲使他知內無實德現實德相。但持淨戒一向求法。究竟薩婆若。何等為不起惡戒。此菩薩不自高貴言我持戒。見犯戒人亦不致嗬令其憂惱。但一其心持清淨戒。勝果克得不須疑惑
又菩薩藏經雲。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行屍波羅蜜多故。獲得十種清淨屍羅。汝應知之。何等為十。一者於諸眾生曾無損害。二者於他財物不行劫盜。三者於他妻妾遠諸染習。四者於諸眾生不興欺誑。五者和合眷屬無有乖離。六者於諸眾生不起粗言。由能堪忍彼惡言故。七者遠離綺語。凡有所言諦審說故。八者遠諸貪著。於他受用無我所故。九者遠離嗔恚。善能忍受粗言辱故。十者遠離邪見。由不敬事諸餘天仙及神鬼故
又大寶積經雲。第二持十善業戒者。有五事利益。一能製惡行。二能作善心。三能遮煩惱。四成就淨心。五能增長戒
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八萬四千無量戒品。悉皆在十善戒中
又月燈三昧經雲。佛言。若有菩薩能淨持戒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滿足一切智。二如佛所學而學。三智者不毀。四不退誓願。五安住於行。六棄舍生死。七慕樂涅盤。八得無纏心。九得勝三昧。十不乏信財
又六度集經雲。複有四種持戒具足智慧。何等為四。一持戒常演說法。二持戒常勤求法。三持戒正分別法。四持戒回向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