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新詩的節奏形式(26)(1 / 3)

單看一節詩,是不押韻的,兩節合看,各自的第二、三、四行相互押韻。

這就是節間韻。節間韻可以點明詩節之間相互對稱的詩行。

第二節 自由詩節奏形式與韻的關係

自由詩節奏形式與韻的關係同格律詩節奏形式和韻的關係有三點不同。

第一,韻對格律詩重要,對自由詩則沒有那麼重要。格律詩注重外在音頓節奏形式。韻押在詩行末尾,這對於加強外在音頓節奏有很大作用,所以韻在格律詩中顯得重要。自由詩注重內在情緒節奏。韻雖然同樣能夠增強外在音頓節奏,但由於外在音頓節奏本身的作用變小,用韻來增強它的意義就不大了,所以韻在自由詩形式中不那麼重要。試比較艾青的枟珠貝枠和枟太陽枠兩詩的首節:

在碧綠的海水裏

吸取太陽的光華

你是彩虹的化身

璀璨如一片朝霞

———艾青枟珠貝枠

從遠古的墓塋

從黑暗的年代

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

震驚沉睡的山脈

若火輪飛旋於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

———艾青枟太陽枠

前一例是格律詩,我們覺得那韻是不可缺少的:在讀了第二行末的韻字“華”後,就期待著在第四行末也讀到同韻母的字音。後一例是自由詩,我們讀它時被那內在的律動攫住,不注意那同樣是隔行押著的韻腳,甚至可能會忽略它的存在。

第二,韻在格律詩中規律性強,在自由詩中規律性不強。前者有兩個表現:其一是格律詩行式有規律,韻在詩行末尾的反複也就有規律,具體說就是韻的反複具有等時性(因此韻作為一種節奏形式看,它的節奏性也強)。其二是韻式本身有規律,是偶韻就兩行相押,是交韻就兩韻有規律地交錯,如若有一兩行例外,不但韻本身不完整,而且會影響節奏的和諧性。自由詩的韻規律性不強的表現相應也有兩點:其一是詩行參差不齊,即便韻式是嚴格的,韻在詩行末尾的反複也缺乏等時性,因而規律性不強。其二是韻式不嚴格。例如周濤的枟牧人枠中的兩節:

遊牧於草浪翻滾的海洋

佇立於起伏如巨浪的山峰

駿馬是他的船舶

氈房是他的島嶼

而炊煙啊

是他永不降落的帆篷

他寧靜之

是那樣地引人深

隻需要牧道上一個身影

一個坐在馬鞍上的身影

就足以使人凝神目送

在他的身上

顯示著人類的古老和年輕

而他馳騁的時候

就連最怯懦的書生

也會感到壓抑不住的豪情

首節第二、六行押韻,其餘詩行不押韻。是否這兩行押韻僅屬偶然?看來不是,因為該詩共八節,其餘七節都是押韻的,並且其規律性都比這一節要強一些,所以那兩行押韻不會是詩人無意為之。次節的詩行有的押隨韻,有的押隔句韻;韻母也有不同,有的是[ i]韻,有的是[ ing]韻。可見,這兩節詩押韻的規律性都不強。這種情況自由詩中頗多,格律詩中則少見。自由詩中之所以容許這種情況,與上述第一點不同有關:自由詩重在內在節奏,而不是外在節奏,而內在節奏有無規律性的韻幫助,關係不大;甚至無韻也不妨,例如將首節末行行尾的“篷”字去掉(意思沒有多大變化),詩節便沒有韻了,但我們覺得並沒有什麼重要的損失。

第三,格律詩韻的規律性既然強,韻作為一種獨立的形式美,其美感就較強,作為一種節奏,節奏性也較強。自由詩韻的規律性既然不強,其美感就不強,其節奏性也不強。

自由詩中的傳統體與現代體同韻的關係又有些不同。先看傳統體自由詩與韻的關係。

傳統體自由詩押韻較多,原因大約有三:一是傳統體自由詩詩行有完整或相對完整的意思,行尾有較大的頓歇,利於押韻,即押韻的效果較好;二是詩人受押韻傳統熏陶,創作時會有意無意地用韻;三是有的傳統體自由詩沒有什麼內在韻律,於是轉而追求外在的韻律。

因上述,傳統體自由詩在韻與節奏形式的關係上有三點值得注意:

其一,傳統體自由詩既然利於押韻,在具有內在韻律的前提下,不妨追求外在韻律,以便給詩增添一層形式美。所以,許多形式優秀的傳統體自由詩都是押韻的。不過,傳統體自由詩的形式究竟也是以內在情緒律動為生命的,所以有的傳統體自由詩以不用韻為佳。如廢名的枟海枠:

我立在池岸,

望那一朵好花,

亭亭玉立

出水妙善———

“我將永遠不愛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