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 / 3)

淫流蕩也。溽恣滋味為溽。溽之言欲也。幹將是造劍之匠。鏌鎁是幹將之妻。楚王命造劍。三年乃成雌雄二劍。幹將隱雄獻雌。王秘匣中。時有悲聲。以問羣臣。臣曰。劍有雌雄。此雌憶雄耳。王怒。幹將知罪必死。藏劍於柱。囑妻曰。日出北戶。南山有鬆。鬆生石上。劍在其中。妻後生子眉間赤。長成問母。父何在。母述前事。剖柱得劍。欲報父讎。而不得。俄有客曰。吾甑山人。能為子報父讎。眉間赤曰。客何所須。客曰。但得子頭並劍以進。赤自刎頭與客。客得頭與劍。進王。王曰大幸。客曰。願王以油烹此頭。三日不爛。客請王視。客以劍揮。王頭落鼎中。兩頭相嚙。客恐赤不勝。乃自刎頭助之。俄三頭俱爛。幹將鏌鎁。因此得名。比況大慧鋒利的意思。虞憂也。闕損也。拙菴謂璿野菴言。人頴鋒不可太露說。張丞相紫巖居士。有言。妙喜先師。平生唯以正理調其心。正行修其身。身端而有節。心正而合義。勇猛不屈。果敢力行。以此六法為先。就如那禮儒行言。士有可親愛。而不可劫奪。可近狎。而不可逼迫。可誅殺。而不可淩辱。居處不淫蕩。飲食不滋溽。妙喜之剛毅。亦有同於如此者。故能臨生死禍害。交加於前。看之如無所有一樣。雖然如是。正所謂幹將鏌鎁鋒利太過。固難與比竝爭勝。但恐有不測之虞。損傷闕壞焉耳。後果如紫巖居士之所說。其士人德行剛毅。不及大慧者。不可以不謹也。

拙菴曰。野菴住持。通人情之始終。明叢林之大體。甞謂予言。為一方主者。須擇有誌行衲子。相與毗贊。猶髮之有梳。麵之有鑑。則利病好醜。不可得而隱矣。如慈明得楊岐。馬祖得百丈。以水投水。莫之逆也(幻菴集)。

拙菴曉住持人。要得好人輔助說。野菴住持。善於用人。儘得人情。而有始有終。又能明識叢林大方體裁。嘗謂予有雲。為一方設化之主。須選擇有誌力廣大。能攝能行諸菩薩行的衲子。相與輔毗贊助。譬如頭髮得梳。而紊亂可理。麵目有鏡。而美惡可知一樣。則叢林中。襍糅利害。清濁好歹。一一顯然。自不可得而隱匿矣。又以正理喻之。就如慈明圓祖之得楊岐會監司。馬祖之得百丈海侍者一般。此皆心心相印。空合空。水投水。誰得而違逆之哉。此皆師資得人之實德實効也糅音柔上聲。

拙菴曰。末學膚受。徒貴耳賤目。終莫能究其奧妙。故曰。山不厭高。中有重巖積翠。海不厭深。內有四溟九淵。欲究大道。要在窮其高深。然後可以照燭幽微。應變不窮矣(與覲老書)。

膚淺也。言在皮膚不深也。四溟。即東西南北四海也。淵止水也。水盤旋處為淵。九淵。列子。鯢旋之潘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沃水之潘為淵。氿水之潘為淵。雍水之潘為淵。汧水之潘為淵。肥水之潘為淵。是為九淵。拙菴曉學人。欲實為生死。必須討個底蘊說。末世學者。見事淺近。入耳過眼。不肯留心。徒或貴耳賤目。或貴目賤耳。到底不能窮究其極致。故舊有雲。山不厭高。愈升而愈高。若厭其高。安知重巖積翠之幽趣水不厭深。愈入而愈深。若厭其深。安知四溟九淵之波瀾。欲要極盡無上大道。須是不厭其高深。而敏勉力行。精進不已。一定要到至高至深之處。然後可以照徹幽深洞燭隱微。而應變無窮矣。學者可不盡心乎鯢音倪。潘音盤。氿音癸。汧音牽。

拙菴謂尤侍郎曰。聖賢之意。含緩而理明。優遊而事顯。所用之事。不期以速成。而許以持久。不許以必進。而許以庶幾。用是推聖賢之意。故能亙萬世而持之無過失者。乃爾(幻菴集)。

亙通也。拙菴謂尤延之。聖賢道學貴持久說。得一切智之聖行解相應之賢的意旨。貴含緩舒遲。而道理明白。優遊自如。而庶事彰顯。凡所運用之事。不倉卒期望。以速成立。而惟許持之久遠。不苟且許其必銳進。而惟許其不退差近於道焉。用此以推。廣得一切智聖人行解相應賢者意旨。所以能綿亙萬世。而持守之。保其身業語業意業。鹹無過失者。乃能如斯耳。其他孰許之焉。惟聖賢與聖賢。乃能知之也。

侍郎尤公曰。祖師已前。無住持事。其後應世行道。迫不得已。然居則蓬蓽。取蔽風雨。食則麤糲。取充饑餒。辛苦憔悴。有不堪其憂。而王公大人。至有願見而不可得者。故其所建立。皆磊磊落落。驚天動地。後世不然。高堂廣廈。美衣豐食。頤指如意。於是波旬之徒。始洋洋然動其心。趦趄權門。搖尾乞憐。甚者巧取豪奪。如正晝攫金。不復知世間有因果事。妙喜此書。豈特為博山設。其拈盡諸方。自來習氣。不遺毫髮。如飲倉公上池之水。洞見肝腑。若能信受奉行。安用別求佛法(見靈隱石刻蓽音必。糲音賴。磊雷上聲。趦音雌。趄音疽。攫匡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