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3 / 3)

我家湖山上。觸目是林丘。若比茲山秀。培塿固難儔。雲山千裏見。泉石四時流。我今纔一到。已勝五湖遊。

丘阜也。培塿小阜也。儔侶也。三言。我家宅搆居湖山之上。眼到之處。盡是林木丘山。設比此山秀麗。我那培塿小阜。本難侶並耳。此山白雲千裏外見。何其高也。此巖清泉四時不斷。何其遠焉。昔日五湖遊覽。將謂無及。孰知今一乍到。早已超勝多矣。

我年七十五。木末掛殘陽。縱使身未逝。亦能豈久長。尚冀林間住。與師共末光。孤雲俄暫出。遠近駭蒼黃。

蒼黃悤遽貌。四言。我之年已七十五矣。如近木梢之餘光。將入於地。設使身形未死。亦斷不能久遠留存。尤冀望林間住者何。欲與師共樂晚年耳。師之此行。如孤雲野鶴。聊暫出入。遐邇士庶。驚其未見。必定蒼黃窘急也。

愛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憐。昨守當塗郡。不識隱靜山。羨師來又去。媿我復何言。尚期無久住。歸送我殘年。

拘執也。五言。喜愛山巖。本乎情素。執拘俗染。誠可矜憐。昔日營營宦海。安知今日隱靜山中之高妙哉。猶所羨美者。師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媿我無言可贐。隻望無久住於彼。速速來歸。送我死耳。

師心如死灰。形亦如稿木。胡為衲子歸。似響答空穀。顧我塵垢身。正待醍醐浴。更願張佛燈。為我代明燭。

六言。以我推師之心。心無其心。如死灰一樣。更觀其形。形無其形。如枯木一般。以何緣故。為衲子之所趣歸。因他胸中。空豁豁地。猶響應空穀耳。顧我塵勞垢穢之身。正待師之醍醐。以為我沐浴。見不出色之眼。更願張佛之慧燈。以為我作智燭也。

扶疎巖上樹。入夏總成陰。幾年荊棘地。一旦成叢林。我方與衲子。共聽海潮音。人生多聚散。離別忽驚心。

扶疎枝葉茂盛也。七言。巖林密茂。到夏月來。總成一片清涼。棘刺荊榛。入能仁手。盡化為選佛場地。當斯時也。我方出岫。與諸禪人。共聽海上潮汐之音。不憶忽來隱靜之請。我自嗟人生聚散。雖是常理。而喜相逢。怕離別之情。不由人。不忽地驚心也。

我與師來往。歲月雖未長。相看成二老。風流亦異常。師晏坐巖上。我方為聚糧。倘師能早歸。此樂猶未央。

央盡也。八言。我與師乍相往來。時節雖未久長。兩眼相覰。固實兩個老人。而彼此風流。誠亦不同乎常輩。師晏坐巖上。善說般若也。我方為聚糧。食輪先轉焉。倘師此去。誠能早歸。此等樂景。猶未盡也。

紛紛學禪者。腰包競奔走。纔能說葛藤。癡意便自負。求其道德尊。如師葢希有。願傳上乘人。永光臨濟後。

九言。四方紛紛紜紜學禪之輩。腰包頂笠。往來奔走。口頭上學得些少葛藤意地下。便人我自負求道全德備。如簡師一般者。葢希有矣。惟願師之道。傳於大乘根器之人。俾使永遠不絕。以光顯臨濟之道於後世焉負上聲。

吾邑多緇徒。浩浩若雲海。大機久已亡。賴有小機在。仍更與一岑。絕全兩無悔。堂堂二老禪。海內共期待。

大機號重機。名明真。玄沙師備之嗣也。小機即簡堂行機。一岑即圓極岑也。堂堂盛也。十言。鄉邑中染衣之輩甚多。漫漫浩浩。如雲如海。天寧大機。雖久已亡。賴有小機。而今現在。況復又有岑公。乃是純一全德之人。竝無過悔者。二老道風。堂堂大盛。四海之內。共相期望焉。非泛泛者比矣。

古無住持事。但隻傳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庸僧昧本來。豈識西歸履。買帖坐禪牀。佛法將何恃。

庸僧。即尋常粥飯之流也。西歸履。達磨禦葬熊耳。魏武帝使宋雲西域。回。遇師蔥嶺。手攜隻履。雲問何往。師雲。西天去。雲歸告帝。帝令起壙。唯空棺隻履在耳。十一言。上古原來。無住持之事。惟隻傳受佛法宗旨。若果有能實悟色空之理者。便可以超越生死也。庸僧暗昧自己本有之道。豈識初祖遺留之履哉。時衰道喪。法出奸生。買帖坐禪。佛法至此替之極矣。將何恃賴乎。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雖不為高。心麤能知止。師是個中人。特患不為爾。何幸我與師。俱是鄰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