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名陳步翔,後改名為陳勉哉,祖籍浙江紹興。1909年6月3日(農曆五月十一日)在江西省上饒縣尊公橋鄉出生。這裏,先說一下改名字的來由。我是在江西出生的,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在江西生長和學習,在南昌讀完初中和高中,其間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又接受了江西革命先驅袁玉冰、鄒努等的培養,投身於當時的青年學生愛國活動,並參加了“CY”(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但仍在共青團工作,擔任過江西學生總會副主席兼組織部部長,並被選入全國學生大會常務委員會。1927年,賀龍、葉挺大軍抵達南昌,由江西學生總會負責接待和擁軍事宜,我得以參加“八一”起義外圍工作。“八一”起義勝利後,我參與了組織籌備成立革命委員會就職典禮和軍民聯合慶祝大會,並作為學生代表,被選為以賀龍為總主席的大會主席團成員。然後,我隨起義軍南征,抵達廣東潮汕。軍事失利後,根據周恩來指示:“就地隱蔽,自找出路。”我奉命隱藏,借機返回浙江老家。此時,國民黨已下達緊急通緝令,江西《民國日報》《南京國民政府公報》頭版首篇就是戰犯通輯令,計17人,朱德、葉挺、賀龍、周恩來等赫赫在目,我的名字也排在其中。當時,通過遠親李駿初拜見從未謀麵相交的遠親蔡元培兄弟(蔡元培當年為北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長),獲得了讀浙江大學的名額。不過,為了躲避通緝,借了一個同鄉陳勉的師範畢業證書,並在勉後加了一個哉字,就這樣進入了浙江大學讀書。也就是這個名字,我一直沿用了下來。
現在,回到正題上來,說一說我的老家——紹興花徑。紹興是浙江省一個文化名城,也是大文豪魯迅的故鄉。說到地名,原來是山陰和會稽兩縣。改名也有一段典故:南宋高宗趙構,被金兵追趕,南逃越州。越州官吏上表,求高宗乞賜府額,趙構隨手寫下“紹祚中興”四字,並於公元1131年改年號為“紹興”。於是越州府就改稱紹興府了。當時的紹興府轄有八個縣,其中的山陰與會稽兩縣,曆來與州府合城而治,就合並成新建的紹興縣。
1982年,國務院公布紹興為中國第一批24座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的老家紹興憑借她深厚的文化積澱,濃鬱的文化環境,宏大的曆史舞台,造就出眾多著名文人墨客及近現代偉人名流,可謂名人輩出,燦爛星漢。名聞全國乃至世界者,有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王淑文、王陽明、劉宗周;著名曆史學家謝承、趙曄、範文瀾;著名文學家賀知章、陸遊、張岱、魯迅;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著名畫家徐渭、趙之謙、任頤;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著名科學家錢三強、陳建功、竺可楨;著名革命誌士秋瑾、徐錫麟、陶成章;民族英雄葛雲飛等等。特別要提及的是一代偉人周恩來,他生於江蘇淮安,但祖居紹興縣城保佑橋百歲堂(現勞動路19號),內有周恩來祖居“百歲堂”,現已改建成“周恩來事跡陳列室”。
我不僅出生在江西,大部分時光也都在江西渡過。我這一生隻回過一趟浙江紹興老家——馬山鎮坡塘花徑村,也就是我被通緝歸隱的時候。記得回浙江後,我第一個投靠的就是富戚李駿初。說他富,富不能敵國,但在紹興一隅卻有大富、首富之說。他父親原在上海一個錢莊當跑堂的,一戰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買回了一些油漆,發了財,掘到了第一桶金。就此返回紹興老家開辦了綢貨莊、雜貨店。發達了之後,又在嘉善縣開設了“怡和錢莊”。以後,辦成了當地最大的錢莊。父親死後,李駿初三兄弟接管了家業,他本人負責經營嘉善的怡和錢莊。由於經營有方,生意越做越大,以嘉善為總店,先後在鬆江、杭州等地開新錢莊,在上海儲蓄銀行也投了資,並在紹興中正街置了一棟豪華六層大廈,成為浙江錢業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