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周作人第二次回信給廢名,6月又寄信廢名。不久廢名收到卞之琳的信及其與何其芳主編的《工作》,得知周作人附逆。廢名起先固執地認為不可能,直到1944年廢名才知道恩師確已附逆,但他仍然說:即使附逆,知堂老人還是愛國的,是他特殊的愛國方式。這期間,周作人很少與廢名通信,因為線路已經不通了,在1941年廢名寄周作人《說種子》以後,不見二人通信的記載。這期間有兩個重要史料是學界所不知的,一是:1944年,周作人寄信廢名要他回北平,估計是安排他在偽北大任教,此時周作人已是偽北大校長兼文學院院長。後來又有日本士兵找到廢名,說已經和周作人聯係好了,找你去北大教書,麵臨著日寇的威逼利誘廢名堅決不回北大。此事在廢名的家鄉黃梅流傳很廣,被視為廢名先生有著崇高氣節的一麵。二是:1944年的“破門聲明”事件,也曾波及到遠在黃梅的廢名,周作人也給廢名寄去了“破門聲明”的明信片,被廢名的幾個學生收到,他們拿給廢名看。可見,廢名是知道沈啟無被恩師逐出師門的。此後,周作人還寫信問廢名《談新詩》出版的事。以上基本是周作人與廢名在這一期間的交往。
1946年9月,廢名取道南京返回北大。在葉公超的幫助下,周作人與廢名在獄中見了一麵,心中十分懷念廢名的周作人終於見到了愛徒。1949年1月,北平解放後周作人被保釋出獄。廢名開始與周作人取得聯係,考慮到周作人的艱難生活,他熱心地在老朋友中為周作人募捐,並親自解囊相助2萬元。直到1950年,還有廢名到周家賀年的記載。在那特殊的政治年代,周作人的許多老朋友都避之如鬼神,而廢名毫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保持與恩師的來往,並大力相助,在生活上有很多照顧,以至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為周家拉來一車煤炭。
廢名當時因長期與恩師周作人來往,在政治聲名上已造成“不良影響”了。周作人也不無擔憂地說:“廢名人太真率,隻怕因我而受連累,甚至會吃虧的。”北大中文係開批判會批評廢名,說他立場不堅定。最嚴重的後果是,1952年,廢名被排擠出北大。此後周作人很難與廢名聯係了,所謂“劃清界限”,但他們在心底,會思念對方嗎?據《周作人年譜》記載,1957年12月14日周作人外出購買一冊新出版的《廢名小說選》,可見周作人在心裏還是想念廢名的,這比抗戰期間“懷廢名”更難熬、更蒼涼吧!十年後,也即1967年,周作人遭受紅衛兵毆打,於5月6日死去。這時廢名也已不醒人世,在家被抄以後,喃喃地問道: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到底是怎麼回事?9月4日下午1點多,廢名離開人世。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開創京派的師徒二人就此永遠地離開了。
周作人與梁實秋
周作人與梁實秋是在一次文藝論爭中開始交往的。
五四運動爆發時,梁實秋正在清華學校讀書。在五四運動的洗禮下,梁實秋和一些激進的同學一樣,思想上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衝動,表現出對社會的參與意識。正是在這種心理衝動的驅使下,梁實秋選擇了文學批評。他以青年人特有的激情,“喜歡和人辯駁問難”。從1922年到1923年,他先後三次開展論爭。論爭的對手,有同齡的青年才俊,也有年長的權威人士。在1922年5月27日到29日這段時間裏,梁實秋在《晨報·副刊》上連續發表多篇文章,針對周作人的詩歌“須以真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藝觀點而發難。
周作人怒而反擊。他針對梁實秋提出了“美即是真,真即是善”的文藝觀點,在6月2日《晨報·副刊》上發表了《“醜的字句”》一文,對梁實秋的觀點進行了反駁。梁實秋旋即在1922年6月22日出版的《晨報·副刊》上發表《讀仲密先生的〈醜的字句〉》一文,對周作人(號仲密)予以反擊。接著他們互不讓步,又相繼發表了幾篇文章進行互相答辯。
可是,四個月後,冷靜下來的梁實秋作為清華文學社的學生代表,到八道灣來請周作人給他們講課。周作人並沒有計較剛剛發生過的那場爭論,就一口答應下來。1923年3月3日周作人來到清華園,給文學社的同學們講了《日本的小詩》這個專題。周作人講課聲音不大,幾乎是照本宣科,但是梁實秋和他的同學們並沒有慢待周作人,他們仍然懷著敬佩的心情認真聽課,仔細地做筆記。
後來,梁實秋撰文對五四浪漫主義大張撻伐,周作人則很折服,引起了思想上的共鳴,從此也冰釋了前嫌。
梁實秋從美國留學歸來後,文藝觀點有了較大的轉變,對於周作人的文藝觀不僅能夠接受,而且幾乎是殊途同歸了。梁實秋主編《自由評論》時,周作人被邀請為重要撰稿人,先後發表了《談策論》、《文學的未來》、《談日本文化書(致梁實秋)》等文章。1934年梁實秋到北京大學任教,成為周作人的同事時,彼此的關係異乎尋常地密切起來。他經常到周作人家造訪,相互間也常有書信往來。有一次周作人給他寫信,要他幫助給賣數十冊英文原版書。梁實秋找到有關部門給周作人辦成了這件事,解決了周作人的燃眉之急。其實當時周作人作為一位“研究教授”,收入不菲,主要是他的日本婦人花錢大手大腳。以前與大先生魯迅住在一起時,魯迅負擔家庭的開支,後來與大先生反目後,魯迅搬出八道灣,隻憑周作人的個人收入就必然陷於經濟窘境了。抗戰爆發後,梁實秋到《中央日報》主編副刊,離開北京,從此他們就失去了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