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劉半農取得了洋博士學位,回國後,擔任了北大國文係教授。為人處世不再像以前那樣謹小慎微了。他似乎覺得有很多事要做。他選中了《何典》,準備校點後重印,並請魯迅寫序。魯迅悉心讀了他校點的《何典》稿本,覺得他的“士大夫氣似乎還太多”,“校勘稍迂,空格令人氣悶”,因而不滿意他的校點。出於朋友間的直爽,他在序文中將自己的意見寫了出來。接著又在《為半農題記“何典”後》一文中,善意地批評了半農不該印賣《何典》,建議他還是搞他的語音、聲韻研究與教學為好。不料,魯迅的直率卻引起了劉半農的不滿。《何典》印出來後,劉半農隻送給魯迅一本,連題簽都沒有。顯然這種行為給他們間的友誼注入了冷凝劑。
1926年6月,劉半農應成舍我之邀,負責編輯《世界日報》的文藝副刊。劉半農在北新書局老板李小峰處遇到魯迅,當即請魯迅為他的副刊寫稿。由此,兩人的友誼又得以延續,劉半農的新詩集《揚鞭集》和翻譯的《茶花女》出版後,他都贈給了魯迅,而且都題了簽。
1927年冬,《語絲》雜誌被張作霖查封後,遷往上海出版。由劉半農主編。在《語絲》上發表了《林則徐照會英吉利國王公文》,劉半農為這篇文章寫了“按語”,提到林則徐被英軍俘虜後,“明正典刑,在印度舁屍遊街”。這顯然與林則徐謫官後發配伊犁充軍的史實相悖。不久,魯迅接編《語絲》時,刊登了一篇讀者來信,指出了這個錯誤。為此劉半農認為這是魯迅拆他的台,從此聯係中斷。1928年8月魯迅辭去《語絲》主編之後,出版《語絲》的北新書局老板李小峰在上海萬雲樓請客,魯迅、周建人、劉半農、沈尹默、鬱達夫、林語堂等人都出席了。席間,魯迅與劉半農幾乎是無話可說,彼此都顯得很尷尬。
盡管如此,劉半農還是與瑞典學者斯文赫定商議,委托台靜農征求魯迅的意見,準備提名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但遭到魯迅的謝絕。1932年劉半農編選的《初期白話詩稿》中收錄了魯迅的白話詩兩首,並委托台靜農轉給魯迅樣書5本。
1934年劉半農病逝後,魯迅在《憶劉半農君》一文中寫道:“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長歎。我想,假如見麵,而我還以老朋友自居”。
劉氏三傑
劉氏三傑是指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三兄弟。
劉天華(1895—1932),原名壽椿,劉半農二弟,中國現代民族音樂事業的開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國現代民族音樂的一代宗師。他在我國音樂史上第一個沿用西方五線譜記錄整理民間音樂,大膽借鑒“西樂”改進國樂。他不僅創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鳥語》、《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他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專業二胡學派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納入高等音樂教育課程。他是民族樂器的革新者,將傳統的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使二胡的表現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將琵琶的四相十品改革成六相十八品半,使琵琶成為世界通用的音律十二平均律樂器。賦予這兩件古老的民族樂器以新的生命。
劉北茂(1903—1981),原名壽慈,劉半農三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是劉天華事業的忠實繼承者和發展者。他一生創作了《漢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獨奏曲和大量練習曲,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一位多產的作曲家,被譽為“民族音樂大師”。
從“五四”時期到八十年代長達60多年的曆史跨度中,劉氏三兄弟前赴後繼,不斷追求進步,以科學求實的精神,為弘揚和發展祖國民族文化嘔心瀝血,體現了中國優秀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高尚品德。他們的不朽業績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被譽為江陰劉氏“三傑”。
劉半農作品精選
情歌
天上飄著些微雲,
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發,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麵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遊。
啊!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裏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