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捷報。”台南的大道上,一位身著黑色盔甲的士兵,滿臉的高興之色,騎著戰馬朝大都督府馳去。“雞鳴關大捷,雞鳴關大捷。”台灣民眾也許不知道雞鳴關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但是捷報這兩個字倒是知道的,不就是打了勝仗了嗎?
“不錯,不錯,羅振川這小子總算開竅了,恩,雖然死了不少的人,但是總算攻下雞鳴關,也讓我軍少了一大阻力了。”李無庸一身儒裳,躺在躺椅上,一邊扇著折扇微笑道。
微弓著的宋獻策也是一臉的喜色,微笑道:“有了雞鳴關,這進入中原也是一馬平川,恐怕崇禎皇帝打死他也不會相信主公會從那裏進攻中原,那沿海的幾十萬人馬也等於是白費了。”
李無庸聞言隻是默默的點了點頭,忽然說道:“最近可有中原的消息?”
“回主公的話,雖然在中原主公的產業受到了打擊,但是幾年下來,劉大人布置的暗探卻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中原的一切哪裏瞞的過主公。”宋獻策恭維道。“前不久李自成已經率大軍朝西安進發了,張獻忠也朝巴蜀移動,形勢已經很是明顯,李自成想占據八百裏秦川,擁潼關天險,然後伺機東征北京,而張獻忠麵臨李自成這個強敵,也隻能困守巴蜀,與秦良玉的秦軍在大山溝裏捉迷藏呢!”
“中原現在才是真正的亂起來了。”李無庸長歎道。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在襄城建立政權之後,即分兵據守防地,先據荊襄,次及承天、德安,漸及汝南,分設衛兵:通達衛製將軍任榮光以兵六千守荊州,分二千守荊州;通達衛左威武將軍蘭養成以步兵八百守夷陵;通達衛右威武將軍牛萬才以騎兵六百、帥標都尉張禮以水兵六百,分守夷陵;帥標威武將軍王文耀以兵六千守澧州;揚武衛果毅將軍白旺以兵三千守安陸;都尉董雲林以兵六百守荊門;帥標威武將軍謝應龍以兵三千守漢川衣馬家隔;左衛都尉馬世泰以兵六百守顯陵;襄陽衛左威武將軍高一功、右威武將軍馮雄各領兵二千;汝寧衛威武將軍韓華美以兵八百守信陽;均平之果毅將軍周鳳梧以兵二千守禹州、鄭州。然後自己在謀士牛金星與黃玉等人的勸說下,率領大軍三十餘萬,入秦川企圖奪取西安。
崇禎十六年,炎黃六年十月,李自成軍自商、華逼進西安。巡撫馮師孔率軍守城。主城守將王根子,早有投降李自成軍之意,射書於城下,開東門迎李自成軍。十二日,城陷。李自成以秦王存樞為權將軍,永壽王存桑為製將軍。布政史陸之祺、裏居吏部郎中宋企郊、提學僉事鞏焴等俱降。李自成改西安曰長安,稱西京。發動民從修長安城,開馳道。並親赴教場校射,明將白廣恩、高汝利、左光先、梁甫、陳永福等皆降。一時間李自成威望急劇上升,被譽為最有可能一統中原的人物。
潼關,一直是在東漢以前還沒設關城,到東漢時,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才於建成安元年始設潼關,並同時廢棄函穀關。潼關以水得名。《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浪洶洶,故取潼關關名,又稱衝關。這裏南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隋大業七年,移關城於南北連城間的坑獸檻穀,即禁溝口。唐朝天授二年,又遷隋潼關城於黃、渭河南岸。宋熙寧元年十年,遣侍禦史陳洎擴建。明洪武五年千戶劉通築城,明洪武九年,指揮金事馬增修城牌“依山勢而曲折”築城牆,後稱明城。可以說經過幾個朝代的修建,潼關堅固程度可以說是固若經湯了。已經是屢戰屢敗的三邊總督孫傳庭終於到了最後的關頭了,失去了潼關,他這個三邊總督就也算做到了頭了。十萬大軍扼守著這個中原最後的門戶。
“白將軍,此次決戰關係重大,望將軍好自為之,早日擊退李自成,陛下必將重賞之。”孫傳庭臉色不大好,畢竟連續的敗績讓這位老頭十分的難堪。
“高傑將軍,你明日壓陣,一旦李自成突破白將軍的防線,將軍一定要將其阻擋在潼關外,須知中原大地也隻有我們這隻大軍了,馬士英、左良玉、劉澤清等將軍都在福建沿海防備李無庸這個逆賊呢!中原再也沒有什麼可擋之兵了,將軍緊記。”
“末將知曉。”高傑低著腦袋,眼睛中卻露出了奇怪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