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華爾街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2(3 / 3)

6.逆勢而為,置之死地而後生

巴菲特的投資習慣及方法是任何一位投資家都想知道的。但是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不同環境下,使用的手段也不一樣,有些時候需要逆勢而為。

伯克夏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的大收購中,還有一項收購引起人們對巴菲特的非議,即是收購威爾法斯哥公司。

威爾法斯哥是加州地區一家銀行。1990年初,威爾法斯哥以每股86美元高價上市,由於投資人擔心經濟不景氣會蔓延到西海岸,導致對商業區和住宅區的不動產市場的大量貸款損失。因而人們紛紛拋售,並有人架空該股,導致股價下跌,威爾法斯哥股票在當年10月的賣空收益高達77%。在這種情勢下,巴菲特見時機成熟,開始陸續購進該股。1990年10月,巴菲特宣布伯克夏已經購入500萬股威爾法斯哥公司股票。

在短短幾個月時間,伯克夏公司已掌握該銀行流通在外10%的股份,成為該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巴菲特的介入引發了一場圍繞威爾法斯哥銀行股票走勢的爭議。在巴菲特一方,是看好該股,投入2.89億美元,為的是它日後能有所成長。而看空該股者的另一方,如當時美國最大的賣空者費西哈巴兄弟,是預料該股將進一步下跌,不僅因為它已下跌了49%,而且費西巴哈兄弟的達拉斯財務主管表示:“威爾法斯哥是死定了。”還說:“我不認為聲稱它們為破產大王是正確的,但是我認為它們離破產也不遠了。”摩根斯坦利公司一位頗有影響的分析師巴頓認為,威爾法斯哥股價最終會跌到隻剩百分之十幾的價格。

保德信證券公司的證券分析師喬治·沙勞表示:“巴菲特是出了名的討價還價者,也是長期投資者。”在貝倫的一位名叫約翰·利西歐的業內人士也表示:“巴菲特毋須擔心誰在長期揮霍他的金錢,隻要他不要一直試著去買穀底價位的銀行股。”幾乎所有的輿論都不看好威爾法斯哥,甚至有人開始教巴菲特,如何在他最熟悉的行業之一銀行的投資了。

而巴菲特之所以選中威爾法斯哥銀行投資,是有他的道理的。當時美國聯邦儲貸保險公司的倒閉,震動了美國金融界,美國金融檢查人員認真地分析了威爾法斯哥銀行的貸款投資組合情況,迫使威爾法斯哥銀行在1991年撥出13億美元作為呆賬準備,1992年度,再提列12億美元作呆賬準備。因為準備金是每月撥出,投資人開始對每次的提列金額感到緊張。按規定銀行並非一次足額提到放款損失準備金,而是在兩年內逐步提到。但投資人對銀行是否能撐到它的放款問題得到解決的時間表示懷疑。

1990年,當伯克夏宣布它擁有威爾法斯哥股權後,股價在1991年初明顯上揚,達到98美元每股。這為伯克夏賺取了2億美元的利潤。事後巴菲特承認:“我低估了加州的不景氣和那些公司的不動產問題。”果真在1991年6月,當銀行宣布另外一筆放款損失準備的提列,造成股價兩天之內下跌至13美元每股。雖然股價在第四季度略有回升,但由於威爾法斯哥必須為它的放款損失再增撥另一筆準備金,這明顯將使盈餘減少。因此到年底,該股以58美元每股收盤,這與1990年10月伯克夏以平均每股57美元買進的價位基本持平。

在1990年的時候,威爾法斯哥銀行的純利潤為7.11億美元,但1991年由於要提列呆賬準備,隻賺了2100萬美元,1992年雖然達到2.83億美元,但仍小於它前兩年的盈利水平。反過來說,如果加上呆賬準備金,那麼該銀行仍有每年賺進10億美元的盈利能力。

巴菲特為伯克夏公司建立了一個理性購買模式,他認為:“加州銀行所麵對的第一個主要風險是地震,除了危及貸款者,也破壞了借款給他們的銀行。它所麵對的第二個主要風險是係統性的,包括一些企業萎縮的可能性或嚴重的財務恐慌,以致不論經營者多麼精明地管理它,它幾乎仍會危及每一個靠高負債運作的組織。”巴菲特覺得發生這兩種重大風險的可能性不高,但他仍然認為:“市場最懼怕的莫過於西岸的不動產值將會下挫,因為房屋興建過剩,而且會造成提供融資擴張的銀行極大的損失。因為威爾法斯哥銀行是不動產貸款的領導者,它被認為尤其容易因此受到傷害。”這將是一大風險。

巴菲特絕不是盲目的買進賣去,他計算出威爾法斯哥銀行每年在支付平均3億美元的貸款損失費用之後,仍賺進10億美元的稅前盈餘。如果480億美元貸款裏,不隻包括商業性的不動產放款,還包含了其他所有銀行放款,其中10%是1991年的問題放款,並因此產生損失,包括利息損失,平均為放款本金的30%,則威爾法斯哥會達到損益平衡點。但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威爾法斯哥一年沒有賺錢,這種想法也不會令人沮喪。因為伯克夏收購或投資方案,是立足在該年未賺取分文,但預期未來它的股東權益可能成長20%的基礎之上。

巴菲特力排眾議,收購威爾法斯哥的股權,還有另一條理由是,他打賭卡爾·理查德不是愚蠢的銀行家。巴菲特認為對於銀行業來說,“有許多愚蠢的事是銀行業者可以避免掉的,但它們卻常常幹下這些蠢事,例如高風險放貸。”所以,巴菲特又一次把賭注下在了經營者的品質上。查理·門傑也認為:“我們認為他們將會比別人更快、更好地解決定位問題。”

巴菲特的眼光沒有錯,1992年,他繼續買進該銀行股票,使持股增至630萬股,占威爾法斯哥總股本的11.5%,然後又利用從聯邦準備局拿到的清算超額準備金,再買進該銀行股票,使持股增加到22%。1993年11月,伯克夏以每股介於106美元和110美元之間的價格繼續買進該股票。至當年年底收盤,威爾法斯哥的股票已漲到137美元每股。

這場爭議以巴菲特投資不斷盈利的事實畫上句號,也再一次強力地證明了他的投資理念和方法是經得起考驗的。即便是大多數人反對和風險降臨,且幾乎動搖人們信心的時候也是如此。

巴菲特讚賞卡爾·理查德,表明他挑選銀行投資是挑選經營者最好的銀行。他說:“我不想開始吹噓威爾法斯哥的股票或任何事,我隻是認為它是真正的好企業,有最好的經營者,價格也合理。通常就是這種情況,投資人可以賺得更多的錢。”

巴菲特的觀點是,隻有當優良的公司被不尋常的信息包圍,導致股價被錯誤地評價的時候,才是真正大好的投資機會。

7.強大的耐心,總能笑在最後

巴菲特有一個說法,就是短於5年的投資是傻子的投資,因為企業的價值通常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充分體現,你能賺到的一點錢也通常被銀行和稅務局瓜分。同樣,做大一個企業,也要有耐性。世界上隻有20%的創業企業能堅持到5年以上,但通常堅持下來的企業都有很好的回報。

巴菲特的理論是:既然一個企業有內在價值,它就一定會體現出來,問題僅僅是時間。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預測出什麼時間會有什麼樣的股價(事實上,巴菲特從來不相信所謂的市場股價預測。他惟一相信的是,也是我們能夠把握的,就是對企業的了解),同樣,企業業績也時常上下起伏。所以我們不是像一般人一樣,企業有點問題就急於放棄,稍有一些起色就得意忘形,而是長期地苦心經營,那麼每個人都能取得經營上的成功。

有人曾做過統計,巴菲特對每一隻股票的投資沒有低於8年的。巴菲特曾說:“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藥,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資人。”

中央電視台曾做過一期股票節目,叫《十年陳股香》,講述在股市上長期投資某一隻股票成功的例子。不幸的是,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相反的例子。許多人追漲殺跌,到頭來隻是為券商貢獻了手續費,自己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不妨算一個賬,按巴菲特的持股時間低限,某隻股票持股8年,買進賣出手續費是1.5%。如果在這8年中,每個月換股一次,支出1.5%的費用,一年12個月則支出費用18%,8年不算複利,靜態支出也達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魔鬼往往在細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