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師言至此,有一老生近前稟曰:自今一別,不知相會何時。但恐弟子等舊疾複作,為之奈何?祈師再度金針。
先生不禁為之歌曰:吾不願生長惺惺,吾但願生長昏昏。歸命蓮台上,洗心玉井旁。似睡而非睡,如醒又未醒。保守玄關竅,大開解脫門。如癡又如醉,無見又無聞。如此養生,自然長生。大道豈有奇異?隻在遏欲以存誠。此即丹道,此即神仙修煉之根。爾生爾生,聽我訣言:打破迷津,切莫為身家謀衣食,朝也擔心,暮也擔心,瞽起眼睛,一夜想到天明。如此耗散元神,不怕你勤修苦煉,不過霎時片刻又散傾。試觀世上學道人,大半多是愚蠢漢,不會打算,不會思存,隻有昏而又昏,不知有富貴,不知有功名。吾愛生,性愚蠢,差堪與曾子顔氏共比倫。真是入道種子,何不聽天安命?素乎富貴貧賤,患難與生死,無時不自在,無事不尊榮。此個樂常在,大道即此成。爾生爾生,急急修積,養成羽翼,自然身輕足健,飛騰上玉京。那時節,才知吾道不害人,才知你今不虛生。叮嚀兮複叮嚀,好好修養,保爾靈明;好好修養,保爾靈明。
三十一
言已作別,弟子依依不舍,送十餘裏許,見一古廟。師曰:此間暫駐,吾有要言。剛入門首,見左廂內有無數老叟在此飲酒。師徒即於右廂坐定,將全工一敘。
先生曰:吾示煉礦成金,始從凡身中煉出一點清氣來,猶礦中用紅爐火煆煉出真金一樣。繼而再煆再煉,以烹以鎔,直至爐火純青,礦盡金純,方成靈劍,始變黍珠。然猶未盡其妙也,必於百尺竿頭再進一步,直到鉛盡汞幹,珠靈丹熟,乃成一龍虎上丹。然而道人不可就此止步也。若以為得,意止而不前,隻成得一位散仙,不曾成得曆億千萬浩劫、經千萬盤古而不壞之金仙,猶有生滅輪回,未到極頂。惟有將所得之靈通一齊貶向無生國裏,由是收斂神光,銷歸祖竅,一切不染,寂滅久之,神光滿穴,陽焰騰空,內竅外竅,竅竅光明,如百千燈照耀一室,而人與物莫不照耀於神光之中矣。但猶未能塞天地而貫古今,以及無邊世界。複晦跡斂神,韜光靜養,則神光自化為舍利,包羅天地,照徹古今,與三千大千世界無不光光相映,複從三千大千世界放無量毫光,直貫注於極樂世界,與諸聖賢、如來相會,始盡神仙分量。雖然,自太上而下,少有修道造至此者。吾有感於諸子與天下後世之學士將來有成大覺金仙,因將大道之無窮者略為之記,無非欲爾諸子不拘一隅,不限一所,以為修務,擴寬大量,存玄遠心,庶幾可與太上並駕焉。
言畢,突有老叟數人從旁請曰:老夫竊聽良久,先生所講,真換骨丹也。吾儕老邁,豈敢語此?但要如何修積,然後可求子得富?師曰:體《文昌帝君陰騭文》行去,求子得子,求富得富。老叟曰:未知其文若何?師曰:吾幼年曾愛其文雅俗,今猶能記憶,吾為爾等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