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3)

喬不群不好說什麼,隻說:“蔡潤身沒說錯,你太漂亮,想要人不喜歡,確實困難。”李雨潺說:“我又不是花瓶,用不著誰來喜歡。”喬不群笑道:“你不是花瓶,你是花。”李雨潺說:“也不是花,是人民公仆。”

這裏兩人聊得高興,蔡潤身已噔噔噔下樓,趕往桃林賓館。他早就打探清楚了,袁明清在桃林賓館貴賓接待室主持一個會議,自然用不著去秘書長室,也不必找吳亦澹。其實剛才他並沒碰見袁明清和吳亦澹,更不存在兩位領導叫他催問喬不群稿子這麼回事,他們跟喬不群約好的送審時間還沒到呢。

推開貴賓室的彈簧門,對麵主席位置上就坐著袁明清,他正在凝神聽人彙報工作。繞上大半個圈子,蔡潤身來到袁明清身旁,躬身將材料鋪到他麵前的桌子上,輕聲說道:“喬不群已提前把材料弄了出來,有幾個數據不太拿得準,我給他做了核實。正好到賓館裏來找人,順便帶來材料,請領導過目。”

袁明清瞥一眼蔡潤身,也不細究,從口袋裏拿出老花鏡,架到鼻梁上,翻起材料來。蔡潤身縮縮身子,退到後排空著的座位上。

喬不群筆下功夫,袁明清還是很清楚的。這小子在綜合處待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每年全市人代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主題報告,都由他操刀主筆,領導從沒有不滿意的,像撰寫這種向人大代表彙報的普通材料,自然更不在話下。袁明清也就不加細審,隻粗略瞟了幾眼文中的大標題和小標題,便在上麵簽上“請迪聲同誌審閱”的字樣,留下自己的大名,然後扭過頭去找蔡潤身。

候在後麵的蔡潤身早彈過來,雙手接住材料,同時將耳朵送到袁明清嘴邊。袁明清吩咐道:“日新同誌有過交代,他要去省裏開會,這次省人大代表視察我市經濟工作,就由甫市長代表市政府進行彙報。這幾天甫市長帶隊外出考察去了,城建處也去了人,你問問他們,看甫市長什麼時候回來,把材料送他過一下目。”

袁明清筆下的迪聲同誌和嘴裏的甫市長其實是一個人,說明白些,就是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甫迪聲。這是桃林官場習慣,稱呼副職領導時,副字難於啟齒,隻聞職務,不帶副字。習慣成自然,有時到了書麵上,也自覺不自覺把副字漏掉,副市長成了市長,副秘書長成了秘書長,副主任成了主任。耿日新主政市政府後,認為正職就是正職,副職就是副職,如此正副不分,不夠嚴肅,專門提出來,幹脆統統別稱職務,皆以同誌相稱。究竟分管黨群多年,耿日新對官銜比較敏感。自己這個市長人家稱市長,幾個副市長人家也稱市長,實在不成體統。此後市政府的材料和文件,凡牽涉到領導,都改成某某同誌。隻是口頭上怎麼也改不過來,不論當麵背後,都照呼職務。文字材料都改了過來,口頭上大家仍積習難改,耿日新也不怎麼好勉強,隻得作罷。這也是沒法子的事,中國幾千年來就講究尊者名諱,領導在上,直呼其名,誰出得了這個口?即使後麵加了同誌二字,也覺得別扭。好久就沒人叫同誌了,據說如今同誌的含義已經變得有些曖昧,還傻乎乎追著領導屁股叫同誌,容易讓人產生某些不健康甚至有損領導形象的聯想。

得了袁明清的話,蔡潤身立即趕回政府,進了城建處。

這天城建處隻有副處長尚寶成在辦公室裏,他告訴蔡潤身,甫迪聲他們已結束考察,明天就可趕回桃林。見蔡潤身手上拿著材料,尚寶成還說:“材料是不是送甫市長審閱的?先放我這裏吧,我給你轉交。”

蔡潤身已退到門口,說:“甫市長回來再說吧。材料上還有兩個地方需要動一動,得盡量弄完善些,免得挨領導批評。”尚寶成沒勉強蔡潤身,理解地笑笑,目送他出了門。

第二天下午甫迪聲便回到了市政府。蔡潤身也不到他辦公室去,準備晚上往市委大院常委樓領導家跑一趟。

晚上甫迪聲參加常委會去了,就甫夫人和保姆在家,家裏比較安靜。甫夫人大名駱怡沙,蔡潤身自然認識。領導夫人是領導領導的,做部下的不認識領導夫人,那可是嚴重失職。過去蔡潤身也沒對甫夫人的底細進行過考究,最近想起要靠近甫迪聲了,得走走夫人路線,也就留意起甫夫人來。經悉心研究,蔡潤身驚奇地發現,駱怡沙竟是自己老家隔壁村裏的人。他大喜過望,連說幾聲:天助我也!通過進一步考證,又弄清駱怡沙小時叫做駱秋菊,是走出村子後自己改作現名的。駱駝是沙漠之王,駱怡沙這個名字好有詩意的,想必足不出村的駱家人也起不來這樣的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