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鷹展翅(2)
巴頓感到該是向她求愛的時候了,他告訴爸爸,他愛她,但又不敢向她求婚,因為她在各方麵都比他的條件好。
比阿特莉絲是百萬富翁的女兒,受過良好的教育,從小嬌生慣養,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而自己則是一個軍人,軍隊的生活枯燥乏味、艱苦危險,對她很可能不適應。
歸根結底,巴頓擔心會破壞她的幸福。而且,比阿特莉絲的父親已進入耄耋之年,她曾說過隻要父母還健在,她就永遠在家陪伴他們。
巴頓的父親很清楚,比阿特莉絲一直在等待著巴頓鼓足勇氣求愛,於是就鼓勵兒子大膽向她求婚,但巴頓還是信心不足。巴頓有時想,如何請求她嫁給自己呢?自己一無所成,一無所有,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和可能性。要讓這麼可愛的姑娘去愛一個傻瓜,豈不是居心險惡嗎?
巴頓常常捫心自問,感到無名的惆悵孤獨。
但從內心深處,巴頓是多麼迫切地需要她作他的終身伴侶啊!她能夠真正地理解他,真心實意地愛他,沒有任何虛情假意。
直至1908年聖誕節期間與艾爾一家一起度假時,巴頓才終於向她吐露真情,表示希望娶她,但要她不要馬上答複。
顯然,巴頓當時還是非常心虛的,他沒有足夠的信心,怕遭到拒絕。結果,比阿特莉絲接受了。後來,在巴頓給比阿特莉絲的信中說:是你鼓勵了一個怯懦膽小的人,正是因為我熱切地渴盼成功,以至於我一直都在擔心失敗。希望我們的愛永遠和現在一樣,永不消減,希望我們的理想和我們的愛一樣幸運偉大。
1909年,巴頓從西點軍校畢業,打算與比阿特莉絲結婚,然而未來的嶽丈艾爾卻不同意,他不願女兒嫁給軍人,擔驚受怕。
於是這對愛侶向固執的老人發起了輪番轟炸:女兒向父親撒嬌、懇求,軟磨硬泡,巴頓則向艾爾先生解釋軍隊對他有多麼的重要。
巴頓沒有舉出多少合乎邏輯的理由,但他說:“對我來說,成為一個軍人,就像呼吸那麼自然而已,要我放棄做軍人的一切想法,也會和停止呼吸一樣的困難。”
堅冰被融化了,巴頓的一番肺腑之言終於打動了這位年已90歲的老人。
不久,巴頓接到比阿特莉絲的一封信,信中說:“如果你打算6月份娶我,那就請娶吧!如果你樂意,爸和媽希望我們6月份完婚。”
事情竟然來得這樣快。巴頓風趣地對母親說:“這不是強迫嗎?我接受她。她在絕大多數問題上都有很高的鑒賞力,但在選擇丈夫問題上卻是個例外。”
經過一番籌劃,他們確定了結婚日期,巴頓也專門請了婚假,決定到歐洲蜜月旅行。
1910年5月,在一個繁花似錦、綠草如茵的豔陽天,巴頓與比阿特莉絲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巴頓的婚禮震動一時,波士頓所有的報紙都用了很大的篇幅細致地描述了這一盛況。婚禮在聖約翰主教教堂舉行,新娘、新郎、伴娘、伴郎和隨行招待人員都無可挑剔。
婚宴也是在最漂亮的地方以最奢華的形式舉行的,而唯一的陰影,正如一家報紙所報道的是巴頓的母親因病未能參加婚禮。
婚禮後不久,巴頓夫婦去歐洲度了蜜月,他們首先去了法國。每次想到法國,巴頓都有點激動,法蘭西這個古老而浪漫的名詞總是勾起他的懷古之情。
到法國度蜜月這個主意,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巴頓想出來的。
巴頓了解比阿特莉絲的喜好,所以他適時地向她表明自己也是多麼喜歡充滿曆史人文風情的巴黎、馬賽等散發出誘人氣息的地方,於是他們來到了法國。
巴頓已不是第一次來法國了,在讀西點軍校的時候,他就利用假期到法國進行過實地考察。
巴頓始終認為,研究戰爭曆史光是停留在書本上是得不到任何有益啟示的,必須把曆史事實與具體的人文、地理環境有機地聯係起來。為此巴頓跑了許多地方。而他最感興趣的,便是德、法、比三國交界的地方。這裏是法德交戰的重要之地。
拿破侖征服普魯士,或是腓特烈三世覬覦法蘭西,都要在這片地區絞盡腦汁。
野心勃勃的計劃都從這裏開始製訂,而後向對方的國土延伸。
這裏的每一座山巒、每一條河流、每一段天塹,都是軍事家們心中最敏銳的觸角。
這裏也是歐洲最美麗的地方之一。綿延的群山覆蓋著鬱鬱蔥蔥的森林,發源於山間的河流衝過道道天然的阻礙後流向狹小的平原。
在這些宜人的自然景觀中,隱隱約約聳立著十六七世紀,甚至更早時期的城堡。
麵對曆史遺跡,巴頓不禁心潮澎湃。他總是有一種曆史的沉重感,仿佛緬懷的不僅僅是逝去的英雄,而且還有他自己。
巴頓偕夫人來到一個又一個古戰場,用平緩的語調如數家珍地講過去的故事。
在這些戰場上徘徊的時候,巴頓的話語經常充滿感情,有時候自己也禁不住熱淚盈眶。
比阿特莉絲始終對巴頓充滿深深的理解和憐愛。她極富親和力和包容性的細膩性格使巴頓感到溫暖和安全,這一點是夫婦兩人關係融洽非同一般的重要原因。
在回國前,巴頓他們還遊覽了風景如畫的英國鄉村,並在倫敦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不久,巴頓假期已滿,兩人又乘船返回美國,重回軍旅生活。
婚後,新娘子比阿特莉絲隨巴頓來到軍營,她放下大家閨秀的架子,在艱苦單調的軍營內成為巴頓的賢內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