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戰勝缺陷性格·第二節塑造良好性格(1)(3 / 3)

可見,誠實最明智,老實人不吃虧。青年人若要成功,就該把創造信譽作為自己生命裏最重要的事情,不斷地向別人證明你是一個可靠的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人們隻有相信了你,才會去相信你的觀點、思想或產品。

1936年,美國喬治亞州州長尤金·塔木訪問該州逃犯監獄,他在監獄管理人員的陪同下,穿過牢獄走廊時,詢問了每個犯人:“你有罪嗎?”他所聽見的隻是犯人們的斷然回答:“我沒有罪。”但州長走近哈維和史密斯的牢房時,這兩個犯人卻毫不猶豫地承認自己有罪,應該受到懲罰。接下來的事情是這樣的:哈維和史密斯持槍搶劫,本該判150年徒刑,卻因一句坦白有罪的話得到州長的赦免。州長事後解釋了他這麼做的原因:“一顆誠實的心永遠不該與一群謊言家在一起。”

一個誠實的人,不論他有多少缺點,同他接觸時,心神會感到清爽。這樣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這是因為以誠待人,別人也會以誠相見。

誠實才是人生的最高美德,誠實的價值無可估量。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曾就誠實的品格談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我希望擁有堅強和美德,以保持我那誠實的品格,這種品格我認為是最令人羨慕的頭銜。”褒揚和支持誠實行為,並身體力行,是我們最大的利益之所在。隻有誠實地生活,我們才能夠彼此和諧,問心無愧,才能有一個清平祥和的生存環境。

5.學會謙虛為人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它告訴人們驕傲自滿有害,謙虛謹慎有益的道理。一個人如果自滿了,那麼他的智慧便到了盡頭,不可能有任何發展;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謙虛,他的智慧便能不斷的發展。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毛澤東的這句格言,其意蘊上接古人,言近旨語,當與古訓共誌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謙虛使人進步

厚德載物,有厚則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所知道的也總是很有限,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一顆最謙虛的心,像大海接納百川一樣,虛心地向所有的人學習,這樣才能增強我們的知識與技能,才能使我們廣結朋友、受人尊敬。

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到大眾廣泛的支持與信任,而懂得謙虛,便會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學問要求進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樣樣都要求進步。如此所有種種的好處,都從謙虛上得來,所以稱為謙德。

古代的賢名之人多是謙虛的,他們並不因為自己有本事而沾沾自喜。他們懂得自滿會給自己災難。他們多是默默地等待伯樂的出現,發現他們身上的價值,然後為知己者勞,為知己者死。

薑尚石番溪邊垂釣待聖賢,他沒有因為自己是昆侖弟子而自誇門弟大宣自己是多麼厲害,而是默默地在石番溪旁直鉤垂釣周文王。最終為姬氏家族掙得殷家天下。

孔老夫子,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弟子萬千,有名的就有72人,他可以被稱為是最聰明的人了,他可以自滿一下,他也有這個條件,他自滿了沒有?他沒有,他隻是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的弟子遍天下,他的老師也不少。

還有受世人崇敬的周恩來總理,一生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身為總理雖日理萬機,公務繁忙,但每到一處都要深入群眾,了解情況。一次,他到上海考察,與電影演員們會麵,在親切交談中,有個小同誌熱情地想他建議,說:“總理,您給我們寫一本書吧!”可他卻回答說:“如果我寫書,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讓活著的人們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正是因為他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態度,和謙虛謹慎,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人民的愛戴。不僅生活在“禮儀之邦”的中國人是這樣,其他國家的很多名人也如此。

★焦耳求知,成就科學

相信學過物理的人都熟知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他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一個假期裏的一天,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後麵,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盡管危險已經出現了,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哥哥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裏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裏塞滿了火藥,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裏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裏。

就在這個時候,天空濃雲密布,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假期過後,開學了,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先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這才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隻有謙虛謹慎,不驕傲自大的人才能獲得成功,一步一步向人生的頂峰攀登。

謙虛是一種好的品質,我們每個人的骨子裏都有,但是他美而不露,他隱藏於心靈的深處,他等待人們去挖掘,去發現因為他好,所以他不容易被發現,不容易被得到。

別林斯基曾說過:“一切真正偉大的東西,都是淳樸而謙遜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凡是真正的偉人俊傑,無一不是虛懷若穀,謙遜謹慎的。謙虛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驕傲使人落後

謙虛得榮,自滿則自毀前程。自滿會遭到別人的嫉妒,自然也會遭到別人的陷害。如果一個人驕傲自滿,狂妄自大,即使是最親近他的人,也會厭惡之而遠去。古代像孔子、老子這樣道德高尚的人,尚懷自滿招損的恐懼,那麼我們這些普通人更應該時刻銘記古訓,克製自己的驕傲、自滿之心。魏徵也曾對唐太宗說:“自滿者,人損之;自謙者,人益之。”

欹器,現在幾乎已經很少有人能認識它,在很久以前人們用來汲水用的工具就是它的原形。後來它的一個分支慢慢的也就變成了欹器。他因“虛而欹中而正,滿而覆。”而為讀書人所鍾愛。讀書人將他放於桌子的右上角時刻警示自己不能太自滿否則將毀於一旦。座右銘“滿招損,謙受益”也就是由此而來。

人世間又有幾人真能明白這個道理呢?被譽為中國武聖的關羽,智勇雙全、義氣衝天,堪稱一代英豪,但卻因驕傲自滿,敗走麥城,身首異處,實在令人歎惋。

關羽出師北進,俘虜了魏國將軍於禁,並將魏國征南將軍曹仁圍困在樊城。當時鎮守陸口的吳國大將是呂蒙,他回到建業,稱病要休養,陸遜去看望他,兩人談論軍國大事,陸遜說:“關羽平時經常欺淩別人,現在節節勝利,又立下大功,就會更加自負自滿,又聽說您生了病,對我們的防範就有可能要鬆懈下來。他一心隻想討伐魏國,如果此時我們出其不意地進攻,肯定能打他個措手不及。”呂蒙大為歎服陸遜的見識,就向孫權推薦陸遜代替自己前去陸口鎮守。

陸遜一到陸口,馬上給關羽寫信道:“你大敗魏軍,立下赫赫戰功,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啊!就是以前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所立的戰功,韓信在滅趙中所用的計策,也無法與將軍您相比啊。我剛來這裏任職,學識淺薄,經驗不足,一直很敬仰您的美名,故懇請您多多指教。”這些吹捧讓關羽甚是得意,想當然地認為陸遜不過是無名之輩,不足為懼,對後方吳國也就放心了。

陸遜在穩住關羽後,暗中加快軍事部署,待條件具備後,指揮大軍,一舉攻克蜀中要地南郡,關羽敗走麥城,終遭殺害。

還有眾所周知的韓信,他先投靠項羽,項羽因看不起他,韓信而沒有的到重用,後來他投靠劉邦,因為有張良與蕭何的舉薦和以性命擔保才得以重用。後韓信因取得齊地自恃功高,派人請求漢王封他為“假齊王”。

這件事埋下了劉邦翦除韓信之前因。功成後有要求要封為王,劉邦怕他以後會對自己不利,就以意圖謀反的罪名,逮捕了他。韓信在被捕時才明白為什麼張良與蕭何要在戰後要求隱居,他才後悔沒有聽從蕭何的話。他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以定,我固當死。”

等到了死才知道當初不應該太自滿,後悔已晚矣。這個代價似乎太大了。但是我們現代人在知道了後果,而且也有無數的活生生的例子擺在我們的麵前,為什麼我們不能去好好的去想一想呢?

謙虛還可以使我們獲得他人的喜愛與信任。人們都喜歡與謙虛的人共事,而不願與自以為是的人為伍。我們生活中那些自以為什麼都懂、動輒就好為人師的人,是很遭人討厭的。他們擺出一副“萬事通”的麵孔來,惟恐被別人輕視。他們炫耀的目的無非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可這樣做的惟一結果隻能是使他們捉襟見肘、遭人厭惡。

“謙受益,滿招損。”作為幾千年古人留下來的古訓,當今依然有它的現實意義。隻有謙虛,我們才能增長才幹,才能養成優良的美德,才能贏得他人的尊敬;而驕傲自大,隻能使我們狂妄無知,遭人譏笑,甚至讓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遺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