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
“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
【故事】
清政府由於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致使清朝末期中外力量對比懸殊。大臣們也沒有認識到列強欲瓜分中國領土的意圖,他們自欺欺人地認為,洋人隻不過想來中國做買賣,掙錢是他們的目的,根本沒有覬覦中國土地之心。
這天,已是午時還沒有散朝,慈禧太後坐在簾子後麵,聽著下麵的爭論。
李鴻章說:“老佛爺,您也聽到了,大家雖然爭來爭去,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現在不能和洋人開戰。再說了,各國的條約已經定好,很難更改啊!”郭嵩燾接著說:“是啊,老佛爺。洋人其實就是想多賺錢,覬覦中國土地之說,純粹是無稽之談!”說完,他和李鴻章相視一笑。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左宗棠站了出來:“我同意他們的觀點。當今中國像一個大病初癒的人,不能輕易對外開戰。但我們的思想也不能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麵上,而是為了日後能反弱為強,立足於大國之林。”
李鴻章看了一眼老對頭,陰陽怪氣地說:“那以左中堂之見,我們該如何才能反弱為強呢?”
左宗棠沒有理他,而是繼續說:“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用已經簽訂的條約限製列強進一步攫取新的權益,一定不要在條約之外同意列強的再次要求。外國人來做買賣,他們最怕的是賺不到錢,我們就要抓住他們的這一弱點,先相安無事,然後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反弱為強。”
慈禧太後邊聽邊思索。國家強盛自然也是她願意看到的結果。雖然這些官員的觀點大致相同,但仔細分析起來,卻又有不同。李鴻章是一味妥協,而左宗棠則抓住時機就“挺”一下。
俄國侵占伊犁後,左宗棠請求帶兵收複新疆,李鴻章又拋出了他的理論,建議放棄那塊荒涼之地,留下錢加強海防。左宗棠聽後非常生氣,擲地有聲地說道:“我雖然也說不和洋人打仗,但那是不主動打。如果洋人想占我們的領土,那是絕對不行的!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這個觀點,何時都不會改變!”慈禧太後被左宗棠的精神所感動,毅然任命左宗棠總督新疆事務。左宗棠果然不負眾望,秋風掃落葉一樣將入侵的洋人趕出新疆。
同治五年(1866年),法國駐華公使阿禮國向總理衙門“控告”左宗棠,說他在對待法國駐福州領事賈祿時,沒有開門鳴炮,屬於失禮行為。左宗棠對此不屑一顧,拒絕了外國領事的無理要求。左宗棠這樣做並不是為了口角取勝,而是要維護中國的尊嚴,反對在外國人麵前唯唯諾諾的妥協媚態。這種態度在他擔任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時,表現的更為突出。
這件事以後,連慈禧太後都對左宗棠讚賞有加。
【感悟】
態度決定一切:這個世界從來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你是羔羊,命就不在自己的手中掌握;你是獅子,即使有比你強的動物,也不會束手就擒。大而言之,在大是大非麵前,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應該明辨是非,不卑不亢;小而言之,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操守自尊的底線,不要輕易被別人所“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