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自己的國家放在心上(1 / 1)

【家訓】

“引邊荒艱巨為己任。”

【故事】

左宗棠雖然大器晚成,但半生所做的大事並不比別人少。尤其是晚年揮戈西指,收複新疆,更是他一生輝煌詩篇的良好注腳。

其實,新疆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但少數當地居民,在一些人的蠱惑下開始變的不安分起來。公元1864年,新疆爆發了反清武裝鬥爭,一時間,山清水秀的新疆地區變成了血雨腥風的世界。

就在這種混亂的局麵下,中亞地區的浩罕國軍官阿古博和沙皇俄國都蠢蠢欲動,把新疆當成了自己嘴邊的一塊肥肉。阿古博入侵新疆之後,先占領了喀什葛爾,還有葉爾羌、和田、阿克蘇、庫車;同治九年,也就是1870年的秋天,攻下了達阪城、吐魯番,後來又占領了烏魯木齊和瑪拉斯;我國新疆的大部分土地已經被阿古博占領。另一邊,沙皇俄國也開始占領我國的伊犁地區。新疆問題之所以非常嚴重,還因為當時英國和俄國的插手,他們都想控製阿古博,通過阿古博來侵占更多的中國領土。

西北的形式一下子變得岌岌可危。

這天早朝,左宗棠首先站出來奏道:“老佛爺,現在新疆局麵很是混亂,如果不盡快決策,可能會使局麵變得無法收拾。”

還沒等慈禧太後表態,李鴻章走出來,不屑地說:“左中堂此言差矣。”然後,李鴻章看看眾臣大多點頭,對慈禧太後說:“以老臣之見,西北局勢與東部邊境的海防相比,簡直不值一比。新疆乃化外之地,不僅茫茫沙漠、赤地千裏,還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到頭來也不過收回數千裏曠地,增加了千百萬開支。這片蠻荒之地,在誰手裏都不會有大用處,無非就是一個名聲而已。就像人身上上的指甲,有可能在身體癢時能撓癢,但沒有也不會有大礙。依臣看,新疆不複,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絕對不如不收回好。”

李鴻章話音剛落,左宗棠就生氣地說:“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看似千裏荒漠,其實是聚寶盆啊。李中堂怎麼能說是蠻荒之地,百無一用?我承認,海防重要,但現在海防並沒有打仗,我們怎麼能眼睜睜看著西邊大片的國土淪陷?依我看,隻有海防、塞防並重,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所以,我主張立即發兵收複新疆。”

李鴻章依然對收複新疆不予支持,兩個大臣在朝堂上唇槍舌劍地爭論起來。

大臣們也各抒己見,分成兩派,引經據典,各不相讓。

左宗棠示意大家不要再爭吵了,他上前一步說:“老佛爺,微臣知道收複新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也是很多大臣恐怕勞民傷財、不支持出兵的原因。還有一部分人貪生怕死,不願去西部荒蠻之地。而我雖然已是垂暮之年,但壯心不已。如果信得過微臣,我願意披掛上陣,擔當起收複新疆的重任!我發誓,不收複新疆,我決不告老還鄉,誓於強盜周旋到底!”

左宗棠慷慨激昂的話震驚了朝野,很多不支持出兵的大臣也不好再說反對的話。

慈禧太後看看了下麵,幽幽地說:“新疆雖然大部分荒無人煙,但那是我們自己的領土。左中堂說的對,我們不能麵對強盜的無恥行徑坐視不理。左中堂,朕任命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出兵關外,收複新疆。”

左中堂跪倒接旨的一刹那,禁不住老淚縱橫。就為這件事,他不知跟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爭論了多少回。雖然有些大臣也認為新疆是我們的領土,收回來順應天理,但礙於李鴻章的實力,很多人隻好成了中間派。左宗棠力排眾議,不屈不撓,始終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延續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左宗棠懂得,隻有國家富強了,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沒有國就沒有家。

不久,左宗棠就帶兵西征,收複了新疆。

【感悟】

讓自己的誌向遠大:人人都有誌向,也會為自己的誌向努力去拚搏。但誌向實現後,像一滴水迅速融入大海,還是像一棵樹為後人遮風擋陽,卻很少有人在事先仔細考慮。當你的誌向別人想都不敢想時,你就離成功的大門口不遠了。雖然這裏距離成功的殿堂還有不小的距離,但畢竟你已經邁開了第一步,剩下的就是堅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