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一件,愛一件(1 / 1)

【家訓】

“田可區,材可爨,薯芋可保歲,園可桑,山可竹,羊可牧,數年而後,其遂從山則之民優遊此間矣。”

【故事】

左宗棠在柳家衝買地後,便將一家老小從湘潭搬到這裏來,從此,左宗棠就有了自己的家業。他在大門上掛上寫有“柳莊”的匾額,進得門來,便似走進一幅山水畫中,有山地、有水田、還有魚塘,一派田園牧歌式的安怡圖景。左宗棠自號“湘上農人”,每日躬行隴畝,不亦樂乎。

這天秋天,賀熙齡有事去淮陰南鄉,順便到柳家衝去看自己的學生左宗棠。左宗棠正在田間勞作,突然聽到有人叫他,抬頭一看,竟是老師到了,趕緊扶到自搭的涼亭裏,又招呼在旁邊玩耍的兒子去告訴周夫人,有客人來了,中午準備幾個好菜。

“你可真行啊,把這裏都弄成世外桃園了。”賀熙齡四下一望,頻頻點頭。

“是啊。自從買了這塊山地,我就苦心經營,現在,所有農活都是親手幹,不亦樂乎啊。”

說著,左宗棠領著賀熙齡來到一個池塘跟前,遞給賀熙齡一根自製的釣竿:“你在學問上是我的老師,釣魚可不一定。今天說好了,誰釣上的魚誰吃,釣不上就隻能看著。哈哈。”兩個人在池塘邊席地而坐,邊聊邊釣魚。因為池塘裏都是自家放養的魚苗,所以,不到半個時辰,兩人已經釣了十幾條。

“夠了夠了,再多了就吃不了了。”賀熙齡說著收起釣竿,笑著站了起來。

這時,遠處的幾隻山羊引起了賀熙齡的注意。那些羊白的像天邊的雲,正在一個坡上悠閑地吃草。

左宗棠領著賀熙齡來到住處,把那些魚交給周夫人燉了,這才拿出一疊草稿。

“是詩詞吧?”賀熙齡邊接過來邊問。左宗棠笑而不答。賀熙齡接著說:“我就知道,在這樣詩情畫意的地方,靈感不癢癢才怪。”但他立即就住了嘴,因為他手裏拿的並不是詩稿,而是關於農業方麵的論述。

左宗棠見老師奇怪的表情,笑了笑說:“我現在才明白,農業才是人生的第一要務。不過,關於農業方麵的書籍留下來的少之又少,所以,我想在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古籍,把心得體會寫下來。當然,現在才開始,你看到的隻是一部分。等寫完後,我會把這些分門別類,纂輯成篇,也算是留給後人的一點東西吧。”

“你的想法很好啊。”賀熙齡本來就提倡年輕人多學經世致用之學,所以,見到學生正在實踐自己的理論,很是高興,“現在的地方官吏,因為都是靠《四書》、《五經》當的官,對農業的了解幾乎是零,所以,這些官員除了解決一些糾紛外,很少有關注農業的,隻有到了收獲季節,才開始催繳稅糧。這本書如能寫好,可以彌補他們不知農事的弊端,實在是有用之學啊。”

說著話,周夫人已經把燉好的魚端了上來,左宗棠拿出自製的米酒,每人倒了一大碗。

“不過,如果你這樣過一生也太虧了。”放下酒碗,賀熙齡搖搖頭。

沒等左宗棠說話,周夫人搶先說道:“就他的脾氣,他能一輩子種田嗎?”左宗棠說:“是啊,窩在這裏確實不是上策。不過,老師放心,我除了研究農學,沒有忘記研究兵學。古人雲‘不為良相,即為良醫’,我則認為‘不為名儒,即為名將。’隻有這樣,才能一洗平庸齷齪之胸襟啊!”

賀熙齡聽著頻頻點頭,他沒有看錯左宗棠。現在,左宗棠的生活看似平靜,但他是在等待機會,隻要有機會,他這隻鴻鵠就會衝天而起的。

【感悟】

讓等待變得詩情畫意:人的一生,有些時間是在等待中度過的,是坐著等,還是一邊做別的事情一邊等,選擇不同,結果也就不同。雖然有些事情不是我們想幹一輩子的,但隻要幹,就要幹出點樣子來。理想在前方,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可能就是有很多看似不相關的事情鋪成的。讓人生的每一步都詩情畫意,讓生活的每一天都快樂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