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理會別人的辱罵或誹謗(1 / 1)

【家訓】

“與其待時,不如乘勢。”

【故事】

左宗棠受命收複新疆以後,先整頓軍紀,然後安排籌糧、籌餉、籌轉運的事。俗話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雖然新疆地大物博,但一下子多了幾十萬大軍,要在當地采集糧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說,任意采購老百姓的糧食,必然會引起民怨,那樣就與這場正義戰爭背道而馳了。不過,經過多方籌集,糧草的事總算有了著落,四千萬斤糧食,正逐步運往前線。

糧食有了,錢還是沒有解決。當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國庫裏沒有多少銀子供軍隊使用。

這天,左宗棠把一些得力助手召集在一起,討論軍餉的問題。但討論來討論去,還是沒有結果。中央財政沒錢,地方財政也好不到哪裏去。正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流,大河無水小河枯。”

左宗棠看看愁眉不展的部下,說:“我有一個辦法。”眾人一聽,立即來了精神。因為左宗棠的智慧他們都心知肚明。隻要中堂大人說有辦法,那就是有辦法,並且還會是好辦法。

“去向洋人借!”左宗棠一字一句地說。

“什麼?向洋人借?”眾人以為聽錯了。這些部下跟隨左宗棠多年,誰都知道他和洋人從不來往,今天這位令他們尊敬的左大帥,是不是哪裏不對勁?

“對,就是向洋人借。現在,這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左宗棠看了看膽戰心驚的屬下,斬釘截鐵地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兵堅而器不利,則能守而不能攻。我要西洋精良兵器,多多益善。可這需要錢啊。我這就叫胡雪岩過來,由他全權操辦這件事。”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隻好點點頭。

左宗棠見眾人沒有意見了,就安排專人去叫胡雪岩。胡雪岩一到,左宗棠開門見山:“以當今大事來說,軍務重於一切;而軍務所急,肅清太平軍餘孽,又是首要,所以我想請你去幫我籌些軍餉。”胡雪岩問:“大人想好用那條途徑了嗎?”左宗棠說:“去向洋人借!”胡雪岩沒有感到奇怪,因為就他對左宗棠和最近籌款的的了解,左宗棠應該想到這一點了。

胡雪岩說:“大人不要著急,我這就去辦。”左宗棠當然相信胡雪岩的能力,他笑著送胡雪岩出門,讓他即刻就去和洋人接洽。

很快胡雪岩回來了,左宗棠趕緊問結果如何,胡雪岩說:“我帶回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大人先聽哪個?”左宗棠說:“當然先聽好消息嘍。”胡雪岩說:“洋人說了,錢有的是,也願意借給大人。”

左宗棠哈哈大笑,說:“我就知道會是這樣。對了,不是還有一個壞消息嗎?”胡雪岩歎了口氣說:“洋人還說,錢是有,但利息很高。”

“這群王八羔子的,這不是敲竹杠嗎?”看到洋人出的利息,左宗棠破口大罵。

但罵歸罵,錢還是要借的。洋人看準了,你不是打仗需要錢嗎,這事可不能拖,我要多少利息你都得給,不然,你這仗沒法打。仗都沒法打,收複新疆不成了一句空話?

左宗棠要向洋人借高利貸的消息不脛而走,有些國人就憤怒了。

這天,左宗棠剛想出門辦事,手下拿著一張《申報》慌慌張張地進屋,看著左宗棠不說話。左宗棠說:“你今天吃錯藥了?看我做什麼?”手下趕緊上前一步,指著報紙說:“大人,有人在報上罵你。”

“什麼?哪個龜兒子敢罵左某?!”左宗棠邊罵邊一把抓過報紙一看,有人發了一篇評論,批評左宗棠借高利外債,是剜肉補瘡、飲鴆止渴。左宗棠搖頭苦笑,他對部下說:“你以為我願意向洋人借高利貸啊?這件事情有多麼無恥,我心裏最清楚。但因為無恥就不借了?那軍餉怎麼解決?新疆還等著我帶兵去收複,現在顧不了這麼多了,我需要的是足夠的軍餉!”

在左宗棠的堅持下,清政府最終批準了他借外債的請求。借了洋人500萬兩,再加上財政撥下的300萬兩和海關劃撥的200萬兩,左宗棠終於籌組了軍餉。

一聲炮響,幾十萬大軍踏上了西征的路途。

【感悟】

給原則開一個後門:有些事情,按照平時人們的觀點,可能是“違反原則”的,所以,很少有人敢越雷池一步。但規矩是人定的,條款是死的,人是活的,隻有見機行事,讓事情向更好的方麵發展,才是做大事的態度。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