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
“胡雪岩,商賈中奇男子也。胡雪岩人雖出於商賈,卻有豪俠之概。”
【故事】
凡是熟悉晚清曆史的人都知道,左宗棠所辦的洋務事業,在抵抗外國侵略者,開發大西北方麵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如果沒有胡雪岩的鼎力相助,恐怕很難做的如此完美。
福州船政局和甘肅織呢總局大家都很熟悉了,在這裏就不用細說了。我們單說說開鑿涇河的事。
光緒三年(1877年),西北大旱,左宗棠想用人工代賑的方法開挖涇河。但涇河所處地段地形複雜,人工開挖進展很慢。
這天上午,左宗棠來到工地,看著軍民艱難地開挖,有點著急。旁邊一個部將說:“我聽說外國人有挖河的機器,可以頂很多人用,不知是不是真的。”左宗棠說:“我以前也聽說過,但沒有見過。這樣吧,我立即修書一封,你火速送往上海,交給胡雪岩,讓他想法去尋找一下。”
左宗棠立即回到住處,給上海采辦轉運委員胡雪岩寫了封信。
不久,胡雪岩派人將一套德國產的挖河機送到了工地上,並帶了幾位德國技師。左宗棠看到這個黑不溜秋的大家夥東抓一下、西抓一下,被抓到的地方立即有了一個深坑,很是高興,立即動員所有勞力趕到工地,很快開鑿了一條長二百裏的正渠。由於渠底全是堅硬的石頭,想挖深不是容易事。德國技師提議再買開石機器,左宗棠欣然應允。這件事當然還是胡雪岩辦得。
可以這樣說,不管是為西征軍籌款,還是洋務事業,隻要左宗棠一句話,胡雪岩立即不辭勞苦地四處奔波,沒有一件事不辦的左宗棠滿意。尤其是收複新疆時,如果沒有胡雪岩這個“大後方”,最後的結局真的很難預料。所以,左宗棠就想為這位得力幫手申請一件黃馬褂。
說到黃馬褂,讀者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在清朝,黃馬褂可不是誰都能穿的,隻有皇帝身邊的侍衛和立有卓著功勳的文武大臣才有資格穿。就說左宗棠吧,馳騁疆場幾十載,也隻是到了五十三歲那年,才穿上皇上賜的黃馬褂。再說了,黃馬褂都是皇上看誰功勞大特旨賞賜的,豈有臣下指名討賞的道理?但左宗棠為了能讓好朋友穿上黃馬褂,可謂煞費苦心。他想好了,雖然黃馬褂非戰功拙著者不敢妄請,但胡雪岩既然已得花翎,就和有戰功差不多了。況且,胡雪岩因為各地自然災害賑捐達二十萬,試問天下誰能比得上?所以,左宗棠思前想後,還是下決心舍一回老臉,為朋友申請一回。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左宗棠終於鄭重上奏了《道元胡光墉請破格獎敘片》,在奏章裏,左宗棠除記述胡雪岩辦理上海采運局務、購槍借款、轉運輸將、力助西征的勞績,還羅列了這些年胡雪岩對何地災民賑捐的前前後後。最後,左宗棠說:“胡雪岩,商賈中奇男子也,人雖出於商賈,卻有豪俠之概。”為了讓皇上相信,左宗棠還發誓,說這些事情沒有一件是假的。
這個奏章,左宗棠把胡雪岩誇的像一朵花。既有軍功又有善舉,還有左宗棠擔保,這事情還能辦不成?果然,皇上看了奏章,不僅賞賜了胡雪岩黃馬褂,還特許他在紫禁城內騎馬。
【感悟】
和朋友一起成長:朋友在關鍵時刻幫了自己,以後怎樣回報似乎並無條文。比如官商結合,當官的靠商人的錢辦事,商人靠幫助官員掙錢,兩邊似乎扯平了。但左宗棠認為,胡雪岩不僅僅是一個商人,他掙到的錢和為國做的貢獻相比,簡直不能同日而語。所以,胡雪岩就不能隻是一個商人,讓他穿上黃馬褂,並不隻是炫耀,更重要的,讓世人看到,即使不去戰場廝殺,隻要為保家衛國出力了,就是功臣。這也是作為一個朋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的分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