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
“曾公生前,我常輕之;曾公死後,我極重之!”
【故事】
一天,左宗棠正在書房批閱文件,侍衛來報,說曾國藩大人病故了。
左宗棠就是一驚,手裏的毛筆“吧嗒”一聲掉到地上。
那個侍衛趕緊將毛筆撿起來,問:“大人,您沒事吧?”
“噢。沒事。隻是覺得曾大人走的有點突然。”左宗棠說著,眼睛濕潤了。他翻箱倒櫃找出所有信件,凡是曾國藩的都仔細看上一遍,邊看邊歎氣。左宗棠想到了自己的一生:雖然說他是靠真才實學和大無畏的精神,像一條魚,任意暢遊在晚清這片大海中。但有一點誰也不能否認,沒有曾國藩的大力舉薦,即使他想有所作為,可能也找不到自己的舞台。遺憾的是,這兩個晚清忠臣,沒有在以後的道路上談笑風生,而是結下了很深的梁子;兩個人從唇槍舌劍到用奏章互相攻擊,幾十年如一日,越鬧越僵,一直到曾國藩去世。
有一次,一個官員和左宗棠聊天,在左宗棠大罵曾國藩的時候,忍不住說:“你們兩個都是湖南人,何苦鬧到這個份上。再說,當年大人在當張亮基的幕僚時,雖已名滿天下,但如果沒有曾公的推薦,恐怕……”左中棠說:“這個我承認。但我就是看不慣曾國藩假惺惺的樣子。想當年,前線戰鬥激烈,他卻寫了一封信自己溜回老家了,我氣不過,寫信把他罵了回來。我雖然言語過激,但都是為他好,誰知,他翻臉不認人,竟然與我絕交。”
說到這裏,左宗棠氣地胸脯一起一伏的。
“您隻說曾公的毛病,難道自己就沒有過錯?”那個官員不知哪來的膽子,慷慨陳詞,“有一次曾公給您寫信時,用了一個‘右仰’的客套話,您就不高興了,認為他寫了‘右仰’,您就要‘左俯’!您看,您這不是故意把兩個人推向了各自的對立麵嗎?”
“你給我住嘴!”左宗棠一拍桌子站了起來,“我當時隻是隨便說說,不想他倒當真了。這能怨我嗎?你以後不知道就不要瞎猜測,其實那次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曾國藩欺君罔上。”
左中棠說的這件事那個官員知道。也許是為了邀功,曾國藩在打下南京後,給皇上說,所有賊人被一網打盡,連幼天王也自焚而死。誰知,左宗棠也寫了一份奏章,說根本沒有這回事,那小子不僅活著,還在湖州召集天平軍餘眾,想負隅反抗。
清廷看了這個奏章,就對曾國藩有了意見:你曾國藩平生自認為以誠信為本,假如按左宗棠所言,你這不是欺君罔上嗎?曾國藩當然不肯承認,於是就寫奏章反駁左宗棠,說他不過是虛張聲勢,想邀功請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