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1 / 1)

【家訓】

“竭盡心力,無負平生之誌。”

【故事】

欽差大臣左宗棠經一月水陸兼程,來到江寧(今南京市)。他沒有找個舒服的客棧休息,而是立即約見兩江總督曾國荃。

“左相不休息一下嗎?身體要緊啊。”曾國荃看到左宗棠,老遠就施禮。左宗棠邊還禮邊說:“現在東南沿海的防務問題不容樂觀,我是想休息,可形勢不等我啊。”

經半個多月的積極籌措,左宗棠在組軍、籌餉和谘商南北洋大臣各調派輪船四五艘幫助援台等方麵都有了眉目,於十月二十七日(12月14日),率軍抵達福州。

福州城沸騰了,大小官吏和城內的老百姓自發出來迎接左宗棠。左宗棠乘坐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地率兵進駐福州。來到行館,隻見大廳上貼了一副楹聯:“數千裏蕩節複臨,水複山重,半壁東南資保障;億萬姓軺車爭擁,風清霜肅,十閩上下仰聲威。”左宗棠無暇顧及這些瑣事,傾其全力投入到派兵援助台灣和布署閩江防務等緊要軍務中去。

這天晚上,左宗棠召集部下研究對策。左宗棠說:“經過這兩天的詳查,我發現援兵赴台是第一要務。但現在法軍對全台海口進行了封鎖,我們目前的狀況,強攻恐怕是不行的,隻有智取這條路可走。”說著,左宗棠看了看眾將官,問:“楊在元呢?”一個將官站了起來。左宗棠點點頭:“你即刻秘密赴廈門,先探明形勢,再設法雇船帶兵秘密援台。”楊在元領命而去。

這時,有人來報,說曾國荃來信了。左宗棠接過來撕開一看,把信撕了個粉碎。

“真是豈有此理,李鴻章不借船還情有可原,曾國荃竟也說什麼海路受阻不能前來……真是氣死我了!”

“那我們靠什麼跟法軍在海上決戰啊?”一個將官問。

“我也曾想借德國商人的船,但也沒辦成。先不管了,我們自己準備吧。”

左宗棠派王詩正統領“恪靖親軍”三營陸續開赴泉州一帶,令楊在元從廈門趕過去,準備一些漁船,待王詩正兵一到齊,扮作漁人黑夜偷渡。左宗棠對王詩正說:“你到台灣後告訴劉銘傳,軍情瞬息千變,如有機會可乘,可以相機行事,不必拘泥於條條框框。”王詩正說:“左帥放心,我一定轉告劉銘傳。”

十二月底,恪靖各營在王詩正指揮下,分批渡過台灣海峽,抵達台南,增強了台灣的防衛力量。隨後,劉銘傳、王詩正督率各軍力挫強敵,終於保住了台灣。孤拔在企圖攻占台灣的陰謀破滅後,又企圖進取浙江鎮海,結果又被中國守軍打退,孤拔也被擊傷,法軍隻得於光緒十一年二月(1885年3月)退踞澎湖群島。孤拔不久就一命歸西了。

隨後,左宗棠派福建按察使裴蔭森、道員劉倬雲等在閩江海口瑯崎島與北岸的長門處豎立鐵樁,橫以鐵綆,藏入水中,並安裝了起落的機器,我船出入時,鐵綆沒入深水處;敵船一來,就用機器把鐵綆升起來,就可以有效地阻止敵船進入。接著,左宗棠又命人在距省城三十裏的林浦、魁歧及閩安右路出海的梅花江,用石頭把兩邊填起來,隻能容下一個小船經過。並且,岸上修築了很多炮台,水裏安放了大量水雷。這樣一來,福建前線的防務大為增強,馬尾之戰的悲劇再也不能上演了!

【感悟】

凡事爭取主動:一件事情的成功,似乎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但如果這些因素都不具備,我們是不是就該放棄呢?回答是否定的。有時候,沒有條件自己創造條件,就能在對手的倏忽間殺出一條路來。戰爭年代是這樣,和平年代也是這樣。當你麵對強大的對手不氣餒、不放棄對抗時,就離打敗對手不遠了。這種精神就是勇往直前的動力源泉,誰擁有了它,誰就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