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遺精的年齡有的出現的早,有的出現的晚。有的男性從11歲就開始出現了,有的則到20歲才出現。出現晚的並不是精子生成的晚,而是精子生成以後,不是非得排出不可,它可以儲存在體內而不排出,時間長了就會被吸收。
由於認識上的誤區,很多未接受過性教育的青少年會對此感到煩悶,就如文中的誌豪一樣。當早晨醒來時發現自己有夢遺現象時,他們就會感到迷惑或惶恐不安,甚至覺得有負罪感;有些青少年在發現流出的精液汙染了衣物和被褥時,還會有種難於見人的感覺,生怕被父母發現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正確的。據統計,有80%的青少年都有遺精現象,這並不可怕更不會有什麼危險。所以,青少年不要過於擔憂。
遺精是一種正常現象嗎
正常的男子都會有遺精的現象,但這並不是說隻要遺精都是正常的。
一般來說,青少年出現遺精現象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理性的,每個月出現1~3次遺精,這是正常現象;第二種是病理性的,遺精次數較多,其主要是由於長期手淫或是思想過分集中在與性有關的問題上造成的,也可能是因患有包莖、前列腺炎等不良疾病造成局部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所以,青春期的青少年每月遺精1~2次,不是身體出現異常的現象,不必為此而煩惱,這不是病態的表現。但如果有經常遺精或次數過多,那就不正常了,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解開心結→
由上麵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男性在青春期發生遺精現象是很正常的。有些青少年在大白天也會莫名其妙地產生“遺精”現象,這種現象明確地說應該叫“滑精”,它一般發生在清醒時,就像文中的誌豪在電影院裏發生過的一樣。
不過,專家提醒,長時間出現滑精現象對身體是有害的,它會導致頭暈腦脹、腰酸腿軟、心慌氣短等不良症狀。所以,對於遺精現象,青少年男生正確的做法是要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生理現象,平時要做好遺精的預防保健工作,以免走入誤區,影響身心健康。
正確對待遺精現象,做好遺精的預防保健工作,是人類對性行為認識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一個當代男青年應完成的責任。介於現在很多青少年在對待遺精問題上還有一些誤區,先是心理上的困惑,然後是身體上的牽連,所以,青春期的男生要做好遺精的預防保健工作,首先,消除心理上的障礙是十分重要的,然後平時再多注意一些細節問題就可以了。
一、勿把生理現象視為疾病,增加精神負擔
出現了遺精現象,千萬不要把生理遺精現象當作疾病,給自己心理上造成不必要的負擔。此外,注意在遺精時不要中途忍精,不要用手捏住陰莖不使精液流出,以免敗精貯留精宮,變生他病。遺精後不要受涼,更不要用冷水衝洗,以防寒邪乘虛而入,有傷身體。
二、注意自己起居
在日常飲食上,宜以清淡食物為主,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煙酒,不喝濃茶,少喝咖啡等,避免神經係統對度興奮;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用燙水洗澡。睡覺時宜屈膝側臥位,不要把蓋被子裹挾的太緊,特別是不宜壓著外生殖器入眠,不宜將手置於生殖器部位。有些青少年喜歡穿著緊崩內褲睡覺,甚至還認為兜緊生殖器官會避免遺精。其實恰恰相反,由於外力擠壓刺激生殖器,夢遺現象會發生得更頻繁。所以說,起居有規律,正確的睡眠才可以讓身體得到徹底的放鬆,同時才會減少遺精的發生。
三、不看不健康讀物或淫穢錄像
青少年平時應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而不要看一些色情圖像及書籍,或談論性幻想、有關性問題,尤其是睡覺前,以免引起性神經中樞過度興奮。
四、遠離“手淫”
一些青少年由於受外界刺激的影響或是看一些色情的讀物後,大腦過於興奮而無法抑製自己,常常在睡覺時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久而久之,就形成癮。對於青少年來說,經常手淫,不僅容易使陰莖尿道受感染,而且還會因精神不振而導致精力不足,嚴重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所以,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廣大青少年對“手淫”一定要敬而遠之!
五、積極參加一些健康的文娛、體育活動
青少年平時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健康的娛樂活動,以此來鍛煉自己健康的體魄;在入睡前適當地做些俯臥撐、仰臥起坐之類的鍛煉,這樣可以調節大腦的注意力。隻要有信心、有毅力,“遺精”的問題一定會不攻自破的。
5.為什麼我愛上了“同性”
你的困惑:有時候我覺得我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人,但有時候一些猛然閃現出來的想法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我竟然會對同性產生好感,類似於愛情的那種。現在,我甚至不知道我自己是喜歡男生還是女生。我個人認為我更喜歡同性。我是不是不正常?我心理變態嗎?
我來為你疏導:
心靈故事之→
小波是學校裏出了名的陽光男孩,不僅籃球打得好,而且學習也很好,很受學校老師的喜歡。
小波與大多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樣,也有很多的煩惱,而且是關於情感方麵的。都說青春期的情感是青澀的、純潔的,然而小波卻不這樣認為,他甚至認為自己是個“變態”。
小波平日裏會收到很多“女球迷”送來的情書,她們都對小波有好感,希望可以與他在這個青澀的年代做男女朋友,這甚至遭到了學校很多男生的嫉妒。小波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他有很多的煩惱卻不敢和別人說,即使是再好的朋友,因為,他終日苦惱的並不是和哪個女孩子交往,而是如何拒絕她們,還有更為重要的就是如何和班裏的那個“男孩”走得更近些。
是的,小波的心裏喜歡上了班裏的一個男孩,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就開始注意起這個插班生。他從心底裏知道這樣是不正常的,但是他每天還是忍不住要偷看那個男孩幾眼,隻有那個男孩和他說一句話,他都會高光一整天,他覺得自己是“愛”上那個插班生了。為此,他很鄙視自己,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
透視心靈深處→
同性戀,是指對同性之間產生愛情、性欲或戀慕,也就是說男人愛男人,女人愛女人,通常他們對異性不感興趣。同性戀一詞由一名德國醫生於1869年提出,早期性醫學將其稱變病理性。19世紀末,德意誌帝國規定從事男性同性性行為的行為者判處一年到四年的監禁;1975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公布同性戀不再是精神疾病;2001年我國的醫典藥典裏也先後把同性戀劃出了病態的範疇。雖然同性戀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仍屬少數,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神秘的群體,一個不能被完全接受的群體。但我們卻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是正常的,不管是在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還是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同性戀現象都將普遍存在。據心理學研究顯示,每個人都有雙性戀的傾向,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同性戀的可能性。
那麼造成同性戀的原因是什麼?究竟性取向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是不可變的還是可選擇的?
據有關專家分析,同性戀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先天性因素,幼兒期的經曆和成年人的偶然際遇。
先天原因即生理基礎的不同,美國研究人員曾對同性戀患者進行解剖分析,發現同性戀者中樞神經主管性行為表現區域上,與異性戀者,有形態上的區別。同性戀患者在嗅到氣味後,大腦對性激素的反應與正常人是不同的,並且,男同性戀患者的差異比女性戀患者更為顯著。研究表明:同性戀有遺傳,而且血緣愈近發生同性戀的可能越大。有人對85對孿生子女進行調查,發現45對雙孿生子女同性戀的發生率為15%,而40對單孿生子女發生率達100%。
同性戀的產生原因很複雜,但更多的同性戀是後天逆轉的,與社會、家庭、某些因素影響而成。
第一、不當性啟蒙教育。在傳統的中國家庭,父母對於性避口不談,更不要說科學的性教育。還有的家長喜歡把孩子打扮成相反的性別,如男孩當女孩養,女孩當男孩養,使孩子不能對自己有正確的性別認識,長時間下去,孩子都容易產生同性戀傾向。
第二、由於父母離異,家庭破碎,孩子從小受不到同性親人的關愛,此時一旦有同性人與他們做親密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滿足他們內心情感的空虛及渴望關懷和愛,於是就會為得到愛,而不能自拔。有關調查顯示,小時候受到性侵犯是產生同性戀的又一大原因。對於女性來說,年幼時受到身邊成年男性的性侵犯,如鄰居、父親、哥哥、舅舅等本應該保護她們的人,她們就會從內心深處對男性失去信任和產生厭惡,從而轉向同性。對於男性來說,在他們還不了解性時,多次受到男性的侵犯,就會對自己的性別與身份感到混亂,在成年人的帶領下成為同性戀。
人是群居與情感動物,兩個人在一起相處久了,關係自然緊密,或好奇、或客觀環境因素,之間關係超越普通行為融入性內容成份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其實這樣的人,多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同性戀,但也不排斥同性戀行為。
解開心結→
由於受到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已經習慣認可男人隻能和女人共同組成的家庭,而男人與男人、女人與女人間的愛情是一種病態,是不能為人所接受的。但近幾年,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及西方同性戀亞文化發展和公眾任務性傾向的公開,同性戀這種扭曲的社會現象,已經不是空洞遙遠的詞彙和隱秘話題,生活中的同性相戀現象也欲加常見。
據美國對5300名男性公民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有過同性戀史的竟達37%,絕對同性戀者占4%,同性戀兼異性戀者為18%,有過同性戀衝動的占13%。而在美國20歲左右的女孩中,同性戀者占14%;在中國的90年代,同性戀人群有3000萬人左右,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為2:1,主要年齡在15-60歲。近幾年,同性戀者有增多趨勢多達4800萬人。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對同性戀現象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而同性戀患者也不願暴露自己的身份,於是,在人們的印象中,同性戀隻是個別現象。但自20世紀中期,世界各國的同性戀解放運動開始組織起來,使被嚴重漠視了近半個世紀的同性戀者正從“地下”走向“地麵”。雖然同性戀已是公開的秘密,但由於其特殊性,作為一個長期遊走在傳統道德邊緣的弱勢族群,作為艾滋病的高危群體,不管我們是否憎恨、抗拒還是不接受,同性之愛已成為人類不得不接受的一種生活方式。
同性戀不是病。科學已證明,同性戀者並不是精神病,也不會對其他人構成威脅。其實同性戀的現象與人類的曆史同樣的悠久,在我國古代,就有關於同性戀的記述。
雖然人們已意識到同性戀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同性戀者的生活境況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但這一特殊的群體在社會上受歧視的境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觀。據統計,中國有500~1000萬男性同性戀,因受到社會傳統觀念影響,80%的男性同性戀者不得不與異性結婚,這不僅給自己也給對方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其中,多數同性戀者都因性取向感受痛苦,並嚴重影響工作、學習、生活,還有人因此而選擇自殺的。另外,由於同性戀者不注意防範措施,艾滋病感染率約達1.35%。
的確,異性戀是人的自然選擇,但在文化越來越多元的今天,對於所謂的“異類”,尊重和關愛,就如尊重你我和每一個人的權利與自由。同性戀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與社會道德無關,隻有給予關愛與尊重,才能使社會更加和諧。
青少年要走出同性戀這個怪圈,首先就得正視同性戀現象,了解同性戀。
其次,不要被心中的迷霧纏繞,也許在你的內心深處並沒有喜歡上同性,或者說對於同性的愛戀還沒有那麼深,對此,青少年應當找準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心意。
最後,要提醒青少年的是,不要在迷霧中尋求自我解脫,那樣的結果可能會是越陷越深。一旦發現自己有這方麵的傾向,與其因此苦惱不已,不如找家人訴說,在家人的幫助下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做引導,進而恢複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