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克服人性弱點

1.丟掉該丟掉的

有人說: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在每一個人心靈的最深處,總會存放著許多的事,許多的人,比如一個心儀卻無緣分的朋友,某種投入卻無收獲的感情,某種心靈的期望,某種思想。如果太執著,會是一種負擔,而放棄這些該放棄的則是一種解脫。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麵對現實,每一個人都是凡夫俗子,都沒有能力和精力去擁有太多,也沒有權力要求那麼多。我們走過童年的純真,少年的快樂,人才能漸漸長大,從多少次失敗打擊中長大,從多少次挫折坎坷中長大,也從自己多年的日記中長大。於是有了一個個的驀然回首,知道有些事不能過於強求,有時要懂得放棄。

堅持並非是最好的結果

人總是喜歡爭取一切自己看上的東西,總是下意識的認為隻要自己爭取了,就一定能成功,但卻忘記了看看那個東西適合不適合自己。美麗別致的鞋子有時是不合腳的,當你撐足了麵子,腳疼痛難忍,你想穿回原來那雙合腳的鞋子時,你會發現你已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後悔也為時已晚了。放棄是生活時時麵對的清醒選擇,學會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渡過風風雨雨;懂得放棄,才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生存在人世間,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會或多或少有些無奈,如果我們有太多的放不下,就會有更多的無奈。放下就意味著釋懷,釋懷就意味著無憂無慮,這是佛家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同樣也是每一個人所追求的。人生有太多的誘惑,有的人總是一頭紮進去就不願出來,不願意丟掉這些本該放棄的東西,這樣,他就隻能在誘惑的旋渦中受傷;人生有太多的欲望,在這些欲望的驅使下,有的人就會拿起不該拿起的東西,舍不得放下,最終也就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會有些事,在我們經過百般努力但成功卻還是遙遙無期時,這時我們就要學會放棄,因為它是我們該放棄的,繼續做下去隻會給我們帶來慘痛的失敗,不妨換一個活法,換一種方式,或許這樣我們才會愜意無比;如果我們在一次不經意中得到一個意外的便宜,在我們沾沾自喜之後,一定要趕快放棄,便宜的背後,往往潛藏著陰毒的殺氣,會讓我們跌進低穀,以至於遍體鱗傷;每一個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我們很努力的去打動別人,卻得不到他的一點熱情,你不妨學會放棄,把你綿綿的情思,深深地冷藏在心底。因為那不是我們要爭取的,那是我們應該放棄的,帶著他隻會讓我們傷感,讓我們傷痕累累。

如果你走進一條無路的死胡同,你應該趕快放棄,必要的回頭,會給你帶來新的契機。如果你的成功已達頂峰,你更要學會放棄,激流勇退,給世人留下輝煌的記憶。如果費勁心思自己卻不能開心,那又何必再堅持,其實放棄未必不是更好的結果!

丟掉該放棄的,人生之大感悟

每個人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越幸福。也正是這種被我們認為人之常情的東西迫使我們沿著要獲得的路走下去。可有一天,我們忽然驚覺:我們的憂鬱無聊、困惑、一切不快樂,幸福,都和我們的要求有關,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或者,太執著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執迷於某個事物上。無論你的名譽、地位、財富、親情,還是你的煩惱、憂愁,都有很多該棄而未棄或該儲存而未儲存的。生活快樂的人懂得隨時淘汰那些不再需要的東西,省去了集中處理的精力,使心中、使眼前也變得簡潔明快。

人類本身就有喜新厭舊的癖好,都喜歡煥然一新的感覺,不學會放棄就無論如何也無法煥然一新。放棄會使你顯得豁達豪爽。學會放棄也就成了一種境界,大棄大得、小棄小得、不棄不得。放棄會使你冷靜主動,放棄會讓你變得更智慧和更有力量。在生活中應該學會遺忘不如意的事,學會放棄生命中可有可無的東西,放棄該放棄的東西,心胸自會坦然。背著許多金銀珠寶的富人,走遍前山萬水難尋快樂。後向唱著山歌走來的衣衫襤褸的農夫討教快樂的秘訣,農夫告訴他,隻要把背負的東西放下就可以了。是啊,隻要放下,就會快樂。

從前,有一個自認為很聰明的小夥子,他很要強,總是想在一切方麵都要比別人強些,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一名大學問家。可是,一年一年的過去了,他的其他方麵都不錯,就是學業沒有長進。他很苦惱,就去向一個禪師求教。

禪師說:“我帶你上山吧,到了山頂你就該明白為什麼了,也會知道該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非常好看,小夥子也很喜愛這些小石頭。每見到他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他裝進袋子裏背著,很快,他就走不動了。

“師傅,再背,別說到山頂了,恐怕連動也不能動了。”他疑惑地望著禪師。

“是呀,那該怎麼辦呢?”禪師微微一笑,“該放下,不放下背著石頭咋能登山呢?”年輕人一愣,忽覺心中一亮,向大師道了謝便走了。之後,他一心做學問,進步飛快……

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刻都在取舍中選擇,懂得放棄才有快樂,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辛苦,隻有懂得放棄該放棄的才能有更多精力去獲得自己該得到的。其實,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隻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極致高峰。懂得了放棄的真意,靜觀萬物,體會與世界一樣博大的境界,我們自然會懂得適時地有所放棄!

每個人都是渴望索取,渴望著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麵——放棄。懂得了放棄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諦。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不斷放棄的。在仕途中,放棄對權力的追逐,隨遇而安,得到的是寧靜與淡泊;在淘金的過程中,放棄對金錢無止境的掠奪,得到的是安心和快樂;在春風得意,身邊美女如雲時,放棄對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溫馨和美滿。

人們往往在各種誘惑中迷失了自己,從而跌入了欲望的深淵,把自己裝入了一個個打造精致的所謂“功名利祿”的金絲籠裏。葛朗台一生為金錢所累,不但自己沒有得到期望的幸福,而且斷送了自己妻子和女兒的幸福。相反,很多有誌之士,視金錢如糞土,“不為五鬥米折腰”,擁有“安能屈眉折腰侍權貴,不得開心顏”的英雄豪氣。人生在世,需要放棄的東西,豈止隻有金錢,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名譽、地位、職權。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如果我們真能做到“無欲無求”“淡泊名利”,那麼我們的人生就可以因輕鬆坦蕩而快樂起來。

2.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對於人生來說,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們共同的心願。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和得失有著密切的關係,舊的去了新的來了。正是在這無數的重複之中,體會到了心情的變化,人生的喜怒哀樂。

作為青少年,失去固然令人心痛,也令人悲哀,但換種思維看,失去,何嚐不是為了新的收獲,再次的得到更新的知識嗎?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多麼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充滿了生活的哲理與智慧。

在人生的曆史長河中,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得與失。青少年,正處在成長與成熟的過程中,送走了無數舊過去,也得到了應該得到的現在。喪失了快樂的童年,迎來了激情的青春年代;丟棄了孩子時期的幼稚,走向青春期的過渡。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失去正是收獲的開始。也可以說,失落是另一種收獲。作為青少年,把一切都看的淡一些,不要把“失去”當成人生無限大的沮喪,也不要把“失去”當成人生中的大挫折和大失敗。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在為你關上一道門一定會給你打開另外一扇窗!

舊的不去,新的是不會來的。所以,青少年們一定要在適當的時候懂得放手,原來失去了前麵還有一個全新的正等著。世界永遠無盡頭,人生自然要永遠往前看,“失去”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一切在變,不要執著於昨天的一切,應有重頭再來的豪邁。

失去也是另一種獲得

孟子在他的《魚,我所欲也》一文中說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句話說得很明白,告訴我們魚、熊掌不可得兼,隻能選擇一樣,這樣一來我們就不得不失去一些東西,魚和熊掌都是好的東西。在二者之間選擇,你必然會失去一部分,但你要明白,在你失去的時候,你又在重新獲得。

有這麼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一個圓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它再也不可以飛快奔跑,讓人羨慕了,因此很沮喪,以為自己失去了一切。它艱難地挪動著身體,去尋找另一半。晚上,它與小草交談,與明月共舞。它看到了一隻小鳥從蛋殼中出來的情景,它體會到生命的偉大,它欣賞到潺潺的流水,它感受了陽光的溫暖……

後來,這隻殘缺的圓:發現失去不一定是壞事,失去也會成為一種獲得。殘缺的圓失去了漂亮的外表,失去了驚人的速度,它沮喪、傷心。但在它尋找另一半的時候,它卻獲得了它從來都沒有體會過的感情。它體會到了生命的偉大,它聆聽到了大自然優美的樂章,它欣賞到了滿天繁星的夜空,它感受到了陽光的溫暖,它領悟到了,失去就是一種獲得。

世界上的一切都有著緊密的因果聯係,沒有失去,也有不會有後來得到的種種精彩。所以,該放棄的時候,迅速放棄是沒有錯的。

失去和得到,其實就在一個天平的兩端,請盡量相信,這個天平是平衡的。英國的偉大詩人彌耳頓,最傑出的詩作是在雙目失明後完成的;德國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最傑出的樂章是在他的聽力喪失以後創作的;世界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個用苦難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極致的奇人。然而這被稱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傑的三個人,居然一個是瞎子,一個是聾子,一個是啞巴!所以,換種心情,看待事物我來與去,得與失。人生沒有絕對的事,失去也是另一種收獲。我們被上帝堵塞住一條出路,卻被獲準另辟蹊徑。失去了春天的蔥綠,卻得到了豐碩的金秋;失去了青春歲月,它使我們走進成熟的人生……

青少年們,放棄一點也不可惜,丟掉舊的,才能開始新的。這也許看似喜新厭舊,其實執著更多的隻是藏在內心深處。執著的是:不論麵對怎樣的人生,都要頑強的找尋自己生存的理由。正如那句話:活著隻是要知道自己到底能走多遠。

事實上,每個人都喜歡新事物,作為青少年,當然也不例外。為此,需要常常放棄舊的東西,站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失去就是另外一種獲得。

辭舊才能迎新

失去人們習以為常的東西,總覺得可惜。對於單純的青少年來說,尤其如此。所以,有的人患得患失,總是很苦惱不已。他們對取舍疑慮不決,本來擁有一些自己並不需要而多餘的東西,卻又費盡腦汁想使這些東西不減反增。為這些終日煩惱,長此下去有損身心健康。與其擔憂會失去,倒不如幹脆利落地把它丟掉,從而換來了心情輕鬆和愉快,不是更好嗎?

人生變化莫測,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潔;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麗。同樣,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又會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丟掉舊的,新的才會來。而那些不能舍棄別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別人都沒有的。

有人認為失去就是一種痛苦,但它何嚐不是一種幸福呢!受挫一次,對生活的理解便加深一層。命運向來都是公正的,在這方麵失去了,就會在那方麵得到補償。當你感到遺憾失去的同時,可能有另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舉得起,放得下,叫舉重,舉不起,放不下,叫負擔。對於青少年來說,做青少年喜歡做的事,並把它當成是一種樂趣,這樣並不一定意味著生活過得輕鬆,反而給自己新的挑戰,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然而,人們總在沉迷於那些失去的東西,從而造成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其實,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青少年們,要知道擁有和失去是人生常有的事,人應該學會習慣於失去,並善於從失去中有所得,人生最難能可貴的特質在於明知道會失去,卻仍勇於追求。而失去舊的,新的才會來。

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的花季,思想感情正逐漸向成熟轉變。有時候,有些東西不可避免地要失去,不管你願不願意。一旦失去了,也許是永遠都無法挽回的。當你知道你已經失去它了,是在那裏扼腕歎息呢,還是從丟失的背後尋找另一種得到呢?在這個世界上,生命的美麗不是因為美麗我們才活著,而是因為我們活著生命才變得美麗。祈禱,並不能改變上帝,而是改變祈禱的人。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人失去什麼就會得到另一種補償!所以,在失去後不要自責,要懂得欣賞另一種補償。

3.多一些寬容,少一些煩惱

《荀子·非相》中說: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這是在告訴人們:君子賢能而能容納無能的人,聰明而能容納愚昧的人,知識淵博而能容納孤陋寡聞的人,道德純潔而能容納品行駁雜的人。寬容往往是成大事者的必備品質。

對於青少年來說,寬容是一門必須要學習的課程。青少年之間的友誼交往,本是很單純、美麗的,它凝聚著我們的思想、情感。但在其中難免會出現衝突,摩擦,往往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斷送了一段美好的回憶、一次純潔的友誼。其實,這些不愉快的結果,隻是青少年不懂得寬容別人、諒解別人。待人處事,如果沒有寬容,就沒有友情,沒有了寬容就失去了善。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也是衡量一個人層次高低的標準。能夠給別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同時也讓自己了一些煩惱。學會了寬容,人世間便會多了幾分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