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已經養成債務習慣的人,將不會如此幸運地及時清醒及時挽救自己,因為債務就像泥漿,能夠把它的受害者一步一步地拉進沼澤。
一個人要是負了債,而又想要克服對貧窮的恐懼,則他必須采取兩項十分明確的步驟:第一,停止借錢購物的習慣;第二,立即逐步還清原有的債務。
在沒有了債務的憂慮之後,你將可改變你的意識習慣,把你的努力路線重新引向成功之路。養成把你的收入按固定比例存起來的習慣,即使隻是每天存一毛錢也可以,同時,還要把它當作你明確主要目標中的一部分。很快的,這個習慣將控製住你的意識,你將獲得儲蓄的樂趣。
如果你決心獲得經濟上的獨立地位,那麼,在你克服了對貧窮的恐懼感,並在它的位置上發展出儲蓄的習慣之後,要想積聚一大筆金錢,並非難事。
一個通情達理的人絕不會低估他所借到的一元錢或者他所得到的一位專家的忠告的價值。
銀行的主要業務就是貸款。他們借給誠實人的錢愈多,他們賺的錢也愈多。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商業,為了奢侈的生活貸款是不受鼓勵的。
銀行家是你的朋友,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他可以幫助你,因為他是那些渴望見到你成功的人中的一個。如果你的銀行家很內行,你就要傾聽他的忠告。
借用“他人資金”的前提條件是:你的行動要合乎最高的道德標準:誠實、正直和守信用。你要把這些道德標準應用到你的各項事業中去。
不誠實的人是不能夠得到信任的。
“借用他人資金”必須按期償還全部借款和利息。
缺乏信用是個人、團體或國家逐漸失去成功諸因素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請你聽從明智而成功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忠告。
富蘭克林在1748年寫了一本書,名為《對青年商人的忠告》。這本書討論到“借用他人資金”的問題:
“記住:金錢有生產和再生產的性質。金錢可以生產金錢,而它的產物又能生產更多的金錢。”
富蘭克林又說,“記住:每年6鎊,就每天來說,不過是一個微小的數額。就這個微小的數額說來,它每天都可以在不知不覺的遭遇中被浪費掉,一個有信用的人,可以自行擔保,把它不斷地積累到100鎊,並真正當作100鎊使用。”
富蘭克林的這個忠告在今天具有同樣的價值。你可以按照他的忠告,從幾分錢開始,不斷地積累到500元,甚至積累到幾萬元。這就是希爾頓做到了的事。他是一個講信用的人。
希爾頓旅社公司過去靠數百萬美元的信貸,在一些大機場附近為旅客建造了一些附有停車場的豪華旅社。這個公司的擔保物主要是希爾頓經營誠實的名聲。
誠實是一種美德,人們從來也未能找到令人滿意的詞來代替它。誠實比人的其他品質更能深刻地表達人的內心。誠實或不誠實,會自然而然地體現在一個人的言行甚至臉上,以致最漫不經心的觀察者也能立即感覺到。不誠實的人,在他說話的每個語調中,在他麵部的表情上,在他談話的性質和傾向中,或者在他待人接物中,都可顯露出他的弱點。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說過:“我並不以擁有多少錢來衡量我的成功,我以我的工作和我的財富所造成的就業職位和生產物品來衡量。”
一個人要想真正地富有,不論是否擁有一大筆財產,隻要依照自己的價值而活著。如果這些價值對他個人沒有什麼意義,那麼不管他賺了多少錢,都不能滿足他生活沒有價值的那種空洞。
有太多的人,他們一輩子活著就是要聽命於別人,要做別人希望他們去做的那些事。他們強迫自己落入一種俗套,壓抑了自己的特性而模仿別人。
“我本來要做個作家,我父親拒絕聽我的,堅持要我上法律學校,成為一名律師。我現在生活富裕,但是我好無聊,而且靜不下來……”
“我要賣掉我的事業,找個地方買片牧場,但是我太太不準,因為她擔心我們會失去一筆收入以及聲譽……。”
“我最恨的就是住在郊外了。我希望在城裏有座公寓,但是我公司裏其他的同仁都住在郊外……”
多少年來,像這種話,我們聽得越來越多了。它們是一種個人不滿的表白,但是它們也反映出這個時代一種不斷成長的社會疾病。
要出人頭地和受人尊敬是一種基本的欲望。在某個大原則之下,而且在某些明顯的範圍內,那是一種有建設性的和有效的興奮劑。這種上進的欲望,已經使得無數人對文化的進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不止一個人注意到,今天這種追求地位的理性和它所朝的方向,不但沒有建設性,也不健康。
所謂地位是指同代人給予某個人對社會有不平凡貢獻的獎勵形式。它是一種必須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一種成就的報酬,給予一個對大眾有貢獻者的獎勵,跟成就的價值和重要性成正比。但是,這些年,大家幾乎自動地把金錢上的成功,看成是社會地位。而且,社會地位的成功,被認為是最終的目標,對許多人來說,它已成為唯一的激勵,唯一有價值的目標。
很多人都相信,擁有許多錢以及金錢可以購買的那些東西,單單這些就代表了成就,包含了成功,得到了地位。他們聚積了錢和一些物質上的東西,他們以為那就是才能、成就和成功的鐵證。他們有個錯誤的理論,以為他們隻要比他們周圍的人賺得多,買得多,就能贏得社會和別人的尊敬,而他們以為這個理論就是真理。他們對建立什麼都不感興趣。除了他們銀行的存款,他們不關心價值,隻關心他們買一件東西要花多少錢。
對這種看法較有代表性的事例是,一名商人到倫敦來看蓋蒂,他帶來了一封介紹信,是蓋蒂在紐約的一個朋友寫的。客人花了兩小時以上的時間吹噓他最近幾年賺了多少錢,並告訴蓋蒂,他正要到法國去,要在那兒買一些繪畫。
“我聽說你是個出色的名畫收藏家!”他說,“我想你可以幫我一個忙,給我一些可靠的畫廊的名字和地址,我可以向他們買畫。”
“你是對某個特別時代或特別學派的畫感興趣呢?還是要找某些特別的藝術家的作品?”蓋蒂問。
“對我來說都沒有區別。”那個人不耐煩地聳聳肩:“反正我一點都分不出來。我隻是一定要買一些畫,我至少要花上10萬元。”
“你為什麼不能少花一點?”蓋蒂問,奇怪!居然有人立下他要花錢的最低數額,而不是最高數額。
“嗬,你知道這種事的!”他嚴肅地解釋:“我的合夥人幾個月前來了這兒一趟,花了75000元買了一些畫。我想。要使國內的人對我刮目相看.我至少要比他多花上25000元……”
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得出這個人如何衡量價值。蓋蒂敢打賭,不管這位客人一生中做過什麼,他的動機總是跟他“買書純粹是為了追求地位。一樣的淺薄和俗氣。不幸地,世上跟他一樣的人還不少呢!
人類已經進步到超過以黑麵包和煮白菜為滿足的階段時,我們必須有像樣的生活水準及必需品,加上生活上的許多奢侈品。為了這些東西,我們必須賺錢。但是,這並不會改變這個事實,除了在金錢的天平上,還有許多衡量價值的方法。一本寫得糟糕、毫不出色的當代小說也許要賣5塊錢,然而一本偉大的文學名著,也許5毛錢就能買到一本普及版。當然,後者的真正價值要比前者大得多,雖然它們在價格上有很大的差異。同樣,除了純粹是金錢上的成功,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成功。衡量一個人社會地位的標準,不應該隻看他的收入、擁有的金錢,或者他所有物的數量和金錢價值。
過去和現在,都有著無數人對文明做了無價的貢獻,但是他們僅僅得到一點點甚至沒有得到什麼金錢的報酬。無數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和音樂家,一生中都是貧窮的。凡·高、貝多芬,還有其他同等地位的人,死的時候一文不名。世界上沒有人能算出過世的賢哲對人類所貢獻的價值。設計一座美麗漂亮大樓的建築師,跟那些要住進去的人比起來,顯然是窮人。建造一座堤防的工程師,他工作所得到的酬勞,可能比那些田地受到灌溉的地主的收入少得多。建築師和工程師建造了他們的業績,但他們的成就,並不因為他們沒有從工作中賺到大錢而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