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和北大這兩所大學,除中科院外,應該是目前全華夏inerne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了。作為經管學院的實權副院長,趙春君對互聯網自然是不陌生的,兩年前就開通了電子信箱以便於和世界各地的學者溝通交流。
趙春君不做具體研究工作雖然已經很多年,但還是保持著每周看一篇頂級期刊論文的習慣。時不時的也會寫一些評論文章,保持自己的專業敏銳度。
從去年到今年六月,趙春君一直在美國當訪問學者。去之前他就知道,這是他要提升的信號。在當今華夏,做學術的如果沒有點國外背景,很難在體製中混出頭。
在美期間,他和學弟錢映一交流了很多次,勸這個正在當打之年的學弟盡快回國,國內目前急需錢映一這種少壯派學者,清華的管經學院也急需高水平的教師來提升學術水平。他答應錢映一,隻要錢映一回清華,就是正教授,兩年內提升副院長。
錢映一的猶豫不決讓趙春君扼腕不已,現在他的老領導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再過一兩年妥妥的******領導。他肯定也能水漲船高,這時候如果沒有一個資曆能力人品都信得過的人過來幫他,會給他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一到辦公室,趙春君習慣性的打開電子信箱,頂頭第一封未讀郵件就是讓他心心念念的好學弟錢映一發來的。
純英文的郵件對趙春君不會造成絲毫的障礙,郵件裏錢映一向他推薦了一篇論文,是一名華夏在斯坦福的暑期學生寫的,並且這個學生這幾個月還在美國有名氣,成功創業和投資了一些項目,現在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千萬富翁,嗯,是美元。
錢映一在郵件中簡要明了一下張晨論文中的觀點,希望和趙春君討論一下。張晨的論文有理有據,任誰都不會忽視。哪怕是借鑒意義,給自己的學長參考一下也是好的。
趙春君深知這個學弟少年得誌,心高氣傲。雖然他並沒有對這篇論文有太多褒獎,但能給他推薦過來也足以明夠得上優秀的程度。因此趙春君認真的看了起來。
整篇論文並不長,三萬字左右,趙春君卻看了接近兩個時。
倒不是張晨的論點有什麼稀奇,這種唱空東南亞的論調雖不是學界主流,但每年甚至每個月都不少見。
趙春君看重的是張晨這篇論文中的論據。
大部分預測性的經濟學論文,普遍都有一個問題是牽強附會,先有了論點,再來找論據。難免以偏概全、斷章取義。
張晨這篇論文其實也是如此,但他寫的角度和其他人不同,一方麵他列舉出了翔實的論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麵,這篇論文從操作層麵一步步論證了如何引發東南亞貨幣體係的崩潰,進而演變成金融風暴和金融危機。
趙春君多年治學經驗養成的直覺告訴自己,這篇論文未必是危言聳聽,但還是要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