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合作投資(2 / 2)

“但從國家層麵來講,為了扶持移動的發展,短期內不可能批準第三家移動牌照。而不給電信發移動牌照,這就給了我們機會。”

“如果這時候,我們向電信提出一種方案,這種方案不需要重新建設基站,隻需要使用現有的固話網絡,就能實現有限度的移動通訊。雖然功能上和GS比不了,但在成本和資費上卻有極大的優勢,你電信會不會動心?”

熊曉歌接道:“即使動心,電信也未必會幹。即使你成是固定市話的有益補充,也是打擦邊球,政策風險太大。”

張晨笑道:“做生意,哪有沒風險的。而且這單生意,遠不像你想象的風險那麼大。”

熊曉歌正色道:“何解?”

張晨悠悠道:“移動是從電信分拆出來的,你覺得他動的了自己的老上級嗎?隻要電信做的不過分,移動就拿電信沒有辦法。國家一樣也會和稀泥,這種事還少了?”

熊曉歌皺著眉想了想,不得不承認,張晨的確實有道理。

張晨繼續道:“隻要電信堅持住幾點,第一,不開通漫遊業務;第二,堅決宣稱PHS隻是固話網絡的有益補充;第三,資費同固話保持一致。隻要堅持住這幾點,無論是移動還是聯通,都拿電信的擦邊球沒有任何辦法,隻能等待PHS被市場自然淘汰。”

熊曉歌忍不住道:“PHS現在東瀛已經被淘汰了,你這個方案即使成功了,用不了一兩年在國內也會被淘汰,行業的技術更新太快了。”

張晨搖頭道:“我不這樣認為。GS是好,但同PHS相比,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優勢。反倒是PHS,一旦鋪開,憑借他的低成本,可以把資費拉得非常低,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移動通訊的便捷。”

熊曉歌也在搖頭:“資費再低,能用上手機的人終究是少數,這部分人恰恰是對價格不敏感的。”

張晨古怪的看著熊曉歌,“熊哥,十年前家裏裝電話的有多少?五年前有多少?一年前有多少?現在又是多少?不用十年前,哪怕三年前,濱城城市家庭中有電話的也不足1%,但上個月的濱城電信局的數據顯示,已經有6%的城市家庭安裝了固定電話。三年前裝得起電話的那群人,就是現在用得起手機的那群人。你覺得是這1%的市場大,還是這兩年才開始安裝電話的這6%的市場大?”

熊曉歌張張嘴,對啊,自己忽略了市場的變化。難怪張晨這樣看著自己,這個失誤實在太低級了。

張晨繼續道:“如果PHS得到推廣,將不隻是已經裝了固定電話的這6%會有需求,電話機每家有一部就夠了,但手機的話,可是要每人一部啊。而GS的資費由於先期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基礎建設上,資費成本不可能大幅度下降,至少在五六年以內,PHS都能保持對GS碾壓式的價格優勢。”

“華夏十多億的中低端收入人群,才是我們的目標客戶!”張晨斬釘截鐵的道。

張晨之所以和熊曉歌掰開揉碎的講這些,不是學雷鋒做好事,而是思達康快沒錢了,又得找融資了啊。。。。。。

思達康的資金,短期內還能支持,但也肯定支持不過一年的時間。想要快速發展,在明年的6月之前,必須要獲得第二筆融資。

在曆史上,孫正義也基本會在這個時候用一億美金購買了思達康0%的股權,加上A輪的0%股權,軟銀一家就掌握了思達康接近50%的股權。

現在讓張晨拿出一億美金出來,他是真拿不出來,哪怕在做一次債權融資都拿不出來,所以這時就要綁著IDG一起幹。

但如果不能服熊曉歌,這麼大筆的投資隻要他從中作梗,麥戈文是不會同意的,所以張晨才必須和熊曉歌緩和關係並且闡明厲害。

在張晨的想法中,為了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對思達康B輪融資,他會和IDG簽訂一個對賭協議。如果賠了,所有的損失由火種源擔負。但如果盈利,火種源將分走50%的利潤。

而熊曉歌,現在已經被張晨對思達康的戰略規劃震驚的不出話來了。

? ?二百章,四個月,紀念一下。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