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易。
自從全國優秀學生幹部標兵評選之後,自己已經很久沒聽過這個名字了。
接到沈南朋的彙報,張晨有些意外,讓沈南朋查了一下這個任易是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任易。
都是江寧人,名字又不是大路貨,是一個人的可能性很大。
果然,沈南朋的調查結果很快就出來了,這個蘇凝新晉的股東任易剛滿18歲,江寧師大附中高三的學生。
張晨想了想,還是沒給任易打電話。
即使這個股東真是他,也極可能是替家裏代持股份,畢竟像自己一樣,在上高中時就開始投資公司的,實在太少了。
不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張晉東拒絕了沈南朋的融資計劃。
對於現在的張貴平和張晉東兄弟來,能抱上任家的大腿,自然好處遠大於這個不知根底的火種源和IDG。
沈南朋在銀行係統也有不少人脈,很快也就打聽出了,剛剛蘇凝空調找江寧銀行申請了500萬的三年期低息貸款,利率是銀行當前利率的六折,隻有6.6%。
沈南朋憤憤不平的和張晨了這件事後,張晨隻是輕輕一笑,實在沒什麼好生氣的,沈南朋還是在國內待的時間太短了。
不過這件事還是給張晨提了個醒,火種源的離岸計劃必須加緊進行了,否則隨著火種源的體量越來越大,有心人想要查到其中的股權構成還是很容易的。
至於蘇凝,既然任家已經插手進來了,不碰也就不碰了。
不是誰怕誰的問題,隻是在商業社會,還是要講商業規則的。
沈南朋在京都布局了果美,在滬市布局了永樂,少一個蘇凝,無傷大雅。
張晨有足夠的信心,通過影響果美和永樂的戰略,把蘇凝扼殺在搖籃中。
但張晨更想看到的是,這個市場中有兩到三家大型公司競相廝殺,而不是一家獨大。
線下的渠道越壟斷,以後線上的電子商務就越難發展,需要投入的資源也就越多。
如果線下渠道隻剩下一個,那麼這家公司對製造廠商的話語權就變得無限大,製造廠商徹底淪為替渠道打工的狀態。
有人經常京冬掏寶等電子商務是對實體經濟的傷害,而實際上,對實體經濟的傷害,早在電子商務出現之前,就已經出現了。
張晨一直認為,什麼是實體經濟?真正意義上的實體經濟隻有兩個:工業和農業,而工業中,對國民財富影響最大的,就是製造業,家電製造業,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大型連鎖壟斷賣場由於把控了所有的渠道,極度壓製了製造工廠的利潤和現金流。所有的家電製造廠商,為了生存,隻能忍辱負重的接受渠道商對他們的盤剝。
而這種盤剝,又直接影響了各個廠家的研發投入。為了更好的活下去,所有的家電製造商都隻能減少研發投入,降低生產成本,生產價格更低、質量更差的產品。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華夏製造的家電在國際市場上成了價低質劣的代名詞,原因固然是多方麵的,但大型壟斷家電賣場的出現,也是原因之一。
零幾年的時候,張晨去東南亞各國旅行,當地人對張晨直言不諱,他們當地有錢人買電器一定買東瀛貨,隻有窮人才買華夏的電器,華夏電器質量太差。
而到了張晨重生前,再去東南亞,當地人雖然還是很喜歡東瀛品牌,但對華夏製造的家電也開始豎起大拇指。
適度的競爭有利於產業升級,而無限製的惡性競爭則隻能摧毀一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