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嘿嘿笑道:“您也別我,看您肚子裏這個長大了逆反不逆反,肯定比我讓你操心。”
蘇文錦瞪了張晨一眼,蘇灼蕖心思玲瓏剔透:“阿姨,您預產期什麼時候啊?在這邊生還是回國生?”
張國強吃飯快,吃完了飯去後院遛一遛消消食,蘇文錦讓張國強多穿件衣服,別凍感冒了,回頭對蘇灼蕖道:“預產期六月份,現在還沒想好在哪兒生,我這也正矛盾著呢。蘇,你我在哪兒生好?”
蘇灼蕖看了張晨一眼,“阿姨,我覺得都行,現在來美國生孩子的確實不少,兩方麵各有優勢吧。”
蘇文錦感興趣:“那來美國生孩子的優勢在哪?”
蘇文錦滿以為對方會和自己能拿國籍,沒想到蘇灼蕖想了想道:“教育。”
蘇灼蕖正色道:“其他地方就算了,但是在灣區,教育就是最大的優勢。灣區有矽穀,集中了世界上最棒的教育資源,無論是學、中學,甚至是大學,在這裏,可以得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資源。”
“比如您現在住的這裏,旁邊就是愛迪生學,走路五分鍾就能到,這是在整個加州排名前十的公立學。一英裏範圍內,有三家私立學,而這三家,都能在全美學排名中排進前一百。”
“至於中學,像斯坦福高中這種學校就不用了,全美排名前一百的高中,灣區有七家(010年後增加到11家),這個密度應該是全美最高了。”
“如果孩子從一出生,就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學校就讀,毫無疑問,會對他的未來有很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在美國生最大的優勢是教育。”
蘇文錦好奇問道:“國內最好的學校和這邊難道真的沒法比?”
蘇灼蕖笑道:“應該不能這麼比,國內教育有國內教育的優勢。比如在義務教育方麵,華夏的教育雖然也開始有了貴族化的趨勢,但在義務教育階段,師資力量相對還是比較平均的。但美國這邊不同,這裏的好學校,可能真的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學校,而差的學校,可能硬件上比華夏的學校要好,但軟件上可能更差。”
蘇文錦若有所思:“那也就是,在美國生是最好的?”
蘇灼蕖搖頭道:“如果您和叔叔能夠為了孩子在這邊長期定居,可能是比較好,但如果隻是找個寄宿家庭,讓他自己在這邊念書,再好的學校也沒什麼用。哪怕是美國最好的學校,也不可能彌補家庭教育和親情不足給孩子帶來的負麵影響。”
張晨在旁邊聽著,倒是略感驚訝。
這些東西在後世,隨便一個想要把孩子送出國的家長可能都聽到過,但在九十年代,送孩子出國讀學中學的畢竟還是少數,甚至出國讀大學都是鳳毛麟角,大部分出國的都是在大三或者畢業後申請國外的研究生。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部分想把孩子從就送出國的家長有一種很錯誤的認知,認為隻要把孩子送到美國,讀當地的好學校,找一個靠譜的寄宿家庭或者讓孩子住在親戚家,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人才。
但事實上,沒有哪所學校能彌補家庭教育所帶來的教育缺失,甚至有些孩子由於來的時候年紀太,沒有獨立的人格和三觀,走上了錯誤的人生道路,形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直到這時,這些家長才開始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