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合院是四進,實際街門、倒座房到垂花門這一段嚴格來也算一進,加上這一進,是正經的五進四合院。
張晨對這院子真是越看越愛,再加上院子東側那一千多平的花園,這種院子估計在老京都現在也已經不多見了。
而且坐落的地點也好,出門正對後海,坐北朝南,稱得上深宅大院。
得想辦法把這院子買下來,張晨心中暗暗琢磨。
有了這麼個想法,張晨也就不想再轉,和胡塵等人分開後,張晨給孫洪彬打了個電話,一來問一問買四合院的手續,二來也打算問問孫洪彬考慮的怎麼樣了。
孫洪彬和張桂宗商量了兩,都覺得這是個機會,但風險也更大,而且順池現在的流動資金不到兩千萬,他拿地雖然不花錢(雖然已經實行商品房買賣,但土地招拍掛政策還沒出,仍舊以協議出讓的方式為主),但項目的啟動資金可是要錢的,這時候如果抽錢出來和張晨做這個城市綜合體的項目,估計連0%的股份都占不到,對於順池來,實在雞肋得很。
如果繼續開發濱東地塊,按照1.4的容積率計算,這三百多畝的建設用地,能開發出至少三十萬平的多層住宅,淨利潤至少七千萬人民幣,而整個開發周期也不過4個月。
而投入呢?建設成本可以總包墊資,拿到土地批文就能獲得第一筆貸款,打個地基第二筆貸款就下來了,基本是空手套白狼。
也就是順池要求高周轉,所以比其他地產公司多了一些預付款,資金的要求相對較高。否則,一個投資過億的項目,從拿地到最後竣工,甚至有自己一分錢沒掏,就把工程做完了的。
要不然也不會出現一個西部土生土長的木匠就能冒充港商行騙兩省,風光數載,直到沒人肯繼續墊資,所謂的西部第一高樓神話破滅才鋃鐺入獄的事情發生了。
但張晨所的城市綜合體,讓孫洪彬幾乎夜不能寐。
商業和住宅基本是兩種不同的運營模式,住宅往往是隻售不租,而商業更傾向於隻租不售或租售結合。
但城市綜合體項目,則很好的彌補了商業地產周轉率的不足和重資產所帶來的低效。並且由於重資產,可以獲得更低的融資成本,即使企業資金杠杆較高,現金流風險也要比一般的住宅地產低很多,是真正的花別人的錢為自己賺錢。
最終,孫洪彬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兩各項目同時運營,自己拿出這五個住宅地塊的開發權,和張晨的廣廈合作,雙方在新合資公司中各占50%的股份。
張晨聽了之後,卻有些詫異於孫洪彬的魄力,要知道,兩個項目同時開發,其挑戰遠大於單獨開發一個項目,對此張晨也有些遲疑,萬一孫洪彬沒玩好,弄個雞飛蛋打,自己這單生意可就做虧了。
孫洪彬倒是信心十足:“兄弟,你的其實我也想了,但現在濱東的項目其實都是六層磚住宅,設計施工都很簡單,對於我們來,沒有什麼難度。”
“而你這邊呢,我估計你拿地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就算在這三個月中,你可以同步搞定規劃、地勘,但設計是必須勘探和規劃出來後才能完成的,這又要兩個月。”
“而且,在這兩個月中,你還要完成拆遷,雖然你拿的是鍋爐廠的地,但也至少會影響周圍上百戶居民,這上百戶,市裏也必須給他們做了居住安排才會動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