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研討會(二合一)(1 / 3)

“97之後,香江勢必麵臨轉型,過去以轉口貿易為支柱的經濟模式一定會走向衰落,因此,我對香江這個國際港口未來的定位,是科技港、數碼港、電訊港。”

“大家現在都在,未來一定是互聯網的世界、是高科技的世界,而互聯網和高科技行業最需要的條件,隻有兩個:錢和人。”

“香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我們有的是錢,香江也有全世界最好的科研型大學——香江大學和香江科技大學,我們也有的是人。”

“這個數碼港,如果香江建不起來,那全世界就沒有地方能建起來了。”

眾人都哈哈大笑。

香江大學,能容納一百人的禮堂座無虛席,李澤凱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在演講台上口沫橫飛的闡述他對香江未來的定位和計劃。

“你好像對他這個計劃不感興趣?”吳英側頭低聲問身邊的張晨。

“紙上談兵。”張晨笑了笑,同樣低聲對吳英道。

吳英和張晨同在一前來到鵬城,吳英是作為內地企業家代表來香江參加回歸儀式,而張晨,除了想要親眼見證這曆史性的一刻以外,就是他要在香江遙控指揮7月日開始的對高麗兩市的閃電戰。

熊曉歌也在香江,來香江大學參加一個IDG協辦的研討會,研討香江回歸後的發展方向,白了,就是一群企業家坐在一起胡吹。

熊曉歌一看張晨也來了,就給張晨弄了個研討會的邀請函,這次來參加觀禮的企業家代表基本都回來,而且也有一些香江本地的名流參與,比如李澤凱。

自從李超人成為華人首富,名望如日中,他的兩個兒子更是備受追捧。

尤其是這個兒子,拿到李超人四億美元的啟動資金創建香江衛視,短短兩年後被默多克以9.5億美元收購,盈利超過五十億港幣。

賺到第一桶金後,李澤凱有創辦了盈科數碼,高調進入電訊行業,最近又頻頻提出數碼港的概念,甚至得到了京都某些高層的稱讚,刷足了眼球。

因此,李澤楷作為新一代的領軍人物,自然是此次研討會的重磅嘉賓,張晨和吳英隻能坐在台下第三排的階梯座椅上,而李澤楷則是作為演講嘉賓在坐在台上指點江山。

吳英聽了張晨的話有些詫異:“為什麼?他的挺有道理的啊,這可是超人,人家成名的年紀比你大不了多少,都他以後肯定能接李超人的班,青出於藍也不定。”

張晨嘴角抽了抽:“接班不接班我不知道,但香江想要建成什麼科技港、數碼港,沒戲。對了,這個企業家代表是怎麼選出來的?老劉他們我就不了,怎麼有你沒我?”

吳英嘿嘿一笑:“你這是嫉妒。”隨後指了指第一排,“都是各地推薦的,於越的企業家最多,看到沒,哇哈哈的宗慶厚和萬象的魯貫裘在那坐著呢,各地代表加在一起除了國企央企的老總,一共有四五十位吧。名單兩個月前就報上去了,那時候你美國那個i還沒發布呢,誰知道你啊。對了,你還沒為什麼李澤凱這個數碼港計劃沒戲呢。”

張晨笑了笑,沒話。

張晨和吳英在這裏竊竊私語,台上卻是風雲突變。

在聊到內地和香江的比較優勢的問題時,李澤凱可能是聊的太嗨,突然來了一句:“數碼港建成後,香江和內地的比較優勢不會縮,反而會擴大,聯響把上市地點選在香江,就是很好的證明。”

劉傳之在台下第一排略顯尷尬,眾多大陸企業家在台下聽這話也有些不太順耳。但誰讓咱們窮呢,一個李家,資產相當於一省的GDP總量,香江的外彙儲備比整個華夏差不了多少,香江一個彈丸之地的GDP總量相當於整個華夏的19%,人均收入是大陸的0倍。

人窮誌短,有一兩句難聽的,也隻能忍著。

和李澤凱一同坐在台上對談的,是香江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張武常,姿態狂狷,滿頭銀發,“香江對於內地的比較優勢確實非常明顯,但內地也同樣有很多優勢是香江所沒有的,比如現在京都的中關村,發展就非常好,李你剛剛提到的聯響就是從中關村起家的,劉總就坐在台下,李你這樣,對劉總可不太禮貌。劉總,針對李先生剛剛的,你有什麼看法?”

有港大的工作人員把話筒交到劉傳之手中:“剛剛李先生的非常好,我也認為香江在未來一定更有前途。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內地和香江的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香江發展數碼港,中關村也可以發展科技城,華夏太大了,東南西北中都要發展。到這裏,我倒是想起我們剛剛去世的總設計師曾經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現在香江馬上就要回歸了,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相信香江有了祖**親這顆大樹可以依靠,一定能發展的越來越好,也相信有李先生這樣的年輕俊彥在,香江的未來會更加光明。”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