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尼塔爾在幾個月前,接了一個護送任務,護送幾個所謂聯合國猶太人定居點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員去希伯倫。
中東這個地方,有好多所謂的聖地,希伯倫也是其中之一。
希伯倫距離耶路撒冷不遠,隻相隔四十公裏,位於約旦河西岸。
這個地方以前是阿拉佰人的領土,六十年代阿以戰爭後,被以色列人占領,開始強行在希伯倫修建猶太人定居點。
在修建猶太人定居點之前,希伯倫幾乎百分之百的居民都是巴勒斯坦人,而且這裏也不是以色列的領土,以色列卻非要在這裏建一個數百人的猶太社區,就像是往一鍋滾油中倒了一勺涼水,不炸鍋才有鬼了。
拉賓遇刺後,阿以衝突不斷升級,和平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在聯合國的多方斡旋下,兩方勉強在96年和97年初達成了和平協議——以色列從約旦河西岸撤軍並拆除非法定居點,而巴勒斯坦則不能繼續支持國內的恐怖主義。
但協議簽訂後,以色列仍舊用種種借口不從約旦河西岸撤軍,也不拆除猶太人定居點。巴勒斯坦畢竟國力太弱,除了弄點汽車炸彈炸死幾個以色列平民外,也就隻能向聯合國告狀,希望借助聯合國的力量製裁以色列。
聯合國遇到這種事也很頭疼,以色列後台太大,他們根本惹不起。巴勒斯坦的要求又是合情合理合法,身為名義上地球最高權力組織,聯合國對以色列的侵略行為也不能不聞不問。
於是,一批接一批的所謂調查員和特使前往這個火藥桶進行協調和調查。
由於是聯合國的調查員,立場中立,所以安保隊伍的選擇也破費心思,最好不要有阿以雙方背景的安保人員來負責,於是,這次護衛的任務就落在了劉金龍回雨等華裔雇員的頭上。
去程還算平靜,有驚無險,所謂的調查,就是幾個調查員到了希伯倫的猶太人定居點外麵拍幾張照片。劉金龍開的軍用裝甲悍馬引擎都沒息,這幾個調查員就又上了車,催促劉金龍趕快返回特拉維夫。
劉金龍暗自撇撇嘴,這種浮皮潦草的調查能有什麼作用?不過他隻是一名安保人員,任務就是護衛,聽命行事,樂得盡快完成這項任務好趕緊回去。
完成這項任務後,基本也就該回國了,前幾剛剛和吳見過麵,吳的課程也快結束了,老板可能想在國內成立一家安保公司,到時候大夥兒都能是公司元老。
但劉金龍對此並不興奮,這半年多的半戰場生活,讓他似乎又回到了自己在軍隊裏的日子,重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想到馬上要離開這個危機四伏的地區,劉金龍居然還有點不舍。
難道自己這輩子真的就隻是做個保鏢?夜深人靜時,劉金龍時長問自己,但又有什麼辦法呢?自己有老婆有孩子,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老婆孩子著想。
來時風平浪靜,現在返程劉金龍同樣不敢掉以輕心,這段時間以來,他見到的慘劇實在太多了,不定路邊停著的一輛汽車什麼時候就會爆炸,更不定誰會從長袍下掏出一把AK47瘋狂掃射。
盡管這輛悍馬上插著“UN”的旗子,也難保不會遭遇某些有心人的惦記。
沒多久,就開到了耶路撒冷境內,眾人都略微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這裏的危險程度比希伯倫都要得多,看來這次任務應該沒什麼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