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雙保險(1 / 2)

“會長,我們剛剛在東京交易二部上市,現在考慮主板上市是不是有些早?”一名******的中年人在地圖上畫了幾個圈,“這幾個店麵都是開發部覺得不錯的,會長,你選一下。”

柳井正用心的看著地圖:“華夏有一句話,叫未雨綢繆,工作做在前麵總是有好處的。啊,杉原,這家店的地點不錯,這是哪裏?代代木嗎?”

杉原推了推自己的黑框眼鏡,“啊,是原宿吧,和澀穀代代木都在一起,很難區分。”

柳井正想了想:“原來如此,我們現在就過去看一下吧。”

杉原已經跟柳井正近十年的時間了,很清楚這個看上去貌不驚人的老頭能夠在十三年的時間中,領導迅銷集團,從鄉下一個雜貨鋪式的賣場,成為一家在東京交易二部上市的上市公司,靠的就是自己的勤奮和不懈。

柳井正完全沒有一個上市公司會長的架子,在東京甚至沒有自己的辦公室,而東京分部也僅僅隻是一個數十平米的辦公地點,從山口縣總部調來幾個員工負責東京店的籌備。

柳井正已經想好,東京店開業後,他就要把迅銷公司總部搬到東京。東京是東瀛的心髒,隻有在東京站穩腳跟,迅銷和優衣庫才算邁向世界製霸的第一步。

想要在東京站穩腳跟,又談何容易,除了自身產品必須過硬,還要獲得方方麵麵的支持。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柳井正堅持想要在東京股票交易所主板上市,就是為了增加優衣庫背後的軟實力。

但同時,他也要做好短時間內不能在東京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準備。

東瀛的證券交易市場非常成熟,戰後,東瀛在全國各地成立了東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新瀉、廣島、福岡和劄幌共8個證券交易所,迅銷公司第一次上市,就是在廣島證券交易所。

但東瀛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是東京證券交易所,占全國證券市場的百分之九十三以上,其他幾個證券交易所加起來也隻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的零頭。

證券交易所的規模,是上市企業在市場上可以融到多少錢的先決條件。證券交易所規模越大,彙聚資本的能力就越強,上市企業就越有機會能用更低的成本和難度從二級市場融資。

東京證券交易所分為一部二部,一部相當於主板,二部相當於創業板,迅銷的第二次上市就是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二部。

柳井正雄才大略,深知以優衣庫為主的迅銷想要實現快速發展,光是在創業板上市顯然是不夠的,到了合適的時機,衝擊一部主板,是必須的途徑。

但萬一沒衝擊成功呢?東京證券交易所一部上市資格要求很高,有很多大公司排了十年隊都沒排到,柳井正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衝擊成功。因此,他也要給自己留個後路。

如果不能再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那就轉戰美股,納斯達克或紐交所,曲線救國。

因此,當他在酒吧中遇到沙拿塔努,又從沙拿塔努口中聽到張晨的事情,心思便轉開了。

東瀛和美國的交流很奇怪,一方麵,東瀛對美國的經濟依存度非常高,從本質上就是美國的經濟殖民地。但東瀛的企業很少有在美股上市的,直到十年後,才有大批東瀛公司赴美上市。

另一方麵,東瀛的創業企業和美國的合作意料之外的少。這也是因為整個國家的經濟層麵都被大財閥所壟斷,中企業想要突破這層屏障,同外部接觸,要麼變成大財閥的一部分,成為對方的關聯企業,要麼就要有極強的創新力和不可替代性。

柳井正此前同東瀛國內的一些PE溝通過,但隻要他談到赴美上市,這些PE就都禮貌的婉拒,很久之後,柳井正才明白過來,這些PE都是三菱、三井、三和、住友、勸銀、富士等大財閥的私有物。赴美上市既麻煩又容易讓上市企業脫離掌控,對於這些大財閥來,完全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