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蘋果?”莫瑞茲一下子來了精神,“你真的想要收購蘋果?”
莫瑞茲當然興奮,在蘋果創立之初,紅杉就作為蘋果的風險投資人對蘋果進行了投資,並且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同大多數風險投資商一樣,八十年代紅杉在蘋果獲利後並沒有完全出掉手中的蘋果股份,而是保留了一部分股票作為長期投資。
但進入九十年代後,蘋果的業績每況愈下,市場影響力也大不如前,紅杉手中的股票也隨之貶值。時至今日,紅杉手中還有價值七百餘萬美元的蘋果股份被套牢。雖然錢不多,但身為一名投資商,被套牢本身就是種恥辱。
更何況,莫瑞茲同樣是喬布斯最討厭的人之一。
當年莫瑞茲還是時代周刊的一名記者,在8年年底采訪了喬布斯。那時候喬布斯的名望如日中,卻又麵臨IB進入個人電腦市場的衝擊,加之蘋果第四款個人電腦LISA即將發布,宣傳需求強烈,喬布斯對莫瑞茲的采訪非常歡迎。
讓喬布斯惱火的是,莫瑞茲不止關注了他卓越的創造力,更關注他混亂的私生活,連他有一個私生女的事情都挖了出來。
光是這樣,喬布斯也就忍了,如果能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麵,對喬布斯的個人聲譽是非常大的促進。但喬布斯沒想到,蘋果最終登上時代周刊的是蘋果的個人電腦,而不是他個人。。。。。。
對此,莫瑞茲的解釋是,開創一個時代的,是個人電腦這件劃時代的產品,而不是喬布斯個人。
於是,他被喬布斯毫無懸念的拉黑了。。。。。。就算後來他離開時代周刊,加入紅杉成為一名風險投資人,喬布斯也沒原諒他,不止老死不相往來,更記仇的破壞了莫瑞茲很多投資項目。
一來二去,兩人對彼此的觀感越來越差,現在聽到張晨想要收購蘋果,莫瑞茲當然感到興奮。
一是紅杉手中的股票可以解套了,二是現在喬布斯接手了蘋果,想想喬布斯聽到這個消息的表情,莫瑞茲都感覺很爽。
張晨咧嘴一笑:“是的,我是有這個打算,但還不成熟,如果埃德也有這個意願,我覺得我們可以坐下來談一下。”
兩人都是內行人,張晨隻是了自己的收購意圖,莫瑞茲就立刻明白張晨想要收購蘋果的原因是什麼。
“真是絕妙的一步。”莫瑞茲忍不住讚歎道,“比起戴爾,ari的企業氣質和文化與蘋果的兼容性更強,你們確實是最合適的收購方。”
可能很多人都會疑惑,為何ari這種剛成立的公司估值都會有40億美元以上,蘋果作為世界最大的電腦公司之一,市值表現卻才有三十億美元。
一家企業的價值究竟是如何體現的,這也是經濟學和管理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歸根究底,還是信心問題。
利潤率、市場占有率、成本、費用、行業前景。。。。。。等等等等共同組成了市場對一家公司的信心。
蘋果的規模雖然數倍甚至十倍於ari,但它的問題更多,構成市場信心的要素中,蘋果現在一條都不占。
但ari不同,作為一家新興公司,創辦不到一年,便推出了i這種劃時代的產品。時隔短短四個多月,就又要推出第二款產品,這種創新力和運營效率,甩同類公司幾條街,展現出的競爭力令人咋舌,市場給其市盈率估值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