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用兩個時,看了半本的技術文件,最終確定,這個eren,在前世應該就是被思科收購掉了,否則兩個產品不可能如此雷同。
思科之所以在網絡泡沫頂峰時期成為市值五千億美元的巨型公司,就是因為在整個路由網關領域的壟斷性優勢。在頂峰時期,思科占據了市場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市場份額,根本沒有任何敵手。
這其中固然有思科先發優勢的作用,但憑借財力,大量購買其他公司的專利和收購潛在競爭對手才是思科能夠多年保持霸主地位的決定性因素。
就算是華威,也在思科的陰影下生存了很多年。直到010年以後,隨著思科在亞非拉的衰弱,華威這才算揚眉吐氣,在一些細分市場上把思科挑落馬下。
而思科15454,在思科維持霸主地位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款產品直到07年以後,張晨還見到有公司在購買和使用。長達十多年的產品生命周期,在這個技術更新以月為單位的行業實屬罕見,可見其設計的前瞻性。
如果思達康能把這個團隊納入囊中,思科可能仍舊會是老大,但想要過得這麼舒服,可就未必了。
而且,這也能為思達康日後的轉型打下基礎。
此前在張晨的影響下,思達康已經定下了“靈通”+“網絡設備”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但在網絡設備方麵,思達康還需要做很多技術積累,與其這樣,不如收購合適的公司以快速完成技術積累這個階段,盡快實現營收。
靈通是一定會盈利的,但怕就怕隻有靈通盈利,到時候整個公司就全都會被這樣一項沒有潛力的技術綁架,每個人都知道要轉型,但就是轉不了。
曆史上也是如此,後世有人經常批評思達康一味沉迷靈通,不提早轉型。事實上,早在000年初,靈通還沒有遍地開花的時候,思達康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對g技術做出了持續不斷的投入。
但因為靈通部門占了集團整體應收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思達康又是上市企業,為了業績,隻能在創新和維持之間鼠首兩端。最後,豪賭g失敗,花光了最後的積蓄,整個公司從雲端徹底隕落。
從步入頂峰到打落雲端,僅僅隻是兩三年的時間。
所以,網絡設備戰略必須要成功,而且要盡快盈利,利潤占比不能低於整體營收的百分之五十,否則企業運營風險就太大了。
現在看來,eren就是最合適的收購對象。謝麗爾桑德伯格剛剛也彙報過,這幾個創始人似乎並沒有太強的興趣把公司做大,反而撈一筆就走的意圖有些明顯,這樣一來,思達康未必不能用兩三千萬美元的價格把這家公司收入囊中。
圍繞eren454,可以開發出一係列產品,思達康的產品線就會得到極大豐富,到時候,不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隻華夏市場,應該也能讓思達康吃到撐了。
基建狂魔的稱號可不是虛的。
張晨已經決定,如果吳英和路宏亮不同意這筆收購,自己會動用大股東權利,強行收購eren。
“咦?你還沒走?”張晨走出辦公室,看看空蕩蕩的辦公室,剛想關燈,卻發現謝麗爾桑德伯格還在公司。
謝麗爾桑德伯格笑道:“沒有,我在等我男朋友來接我。”
張晨訝異道:“男朋友?剛剛交的?沒聽你提起過啊,人怎麼樣?”
謝麗爾桑德伯格一臉沉醉愛情的甜蜜:“還好吧,是一家網絡公司的F,剛剛認識不久,還沒和任何人。”
張晨八卦道:“除了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