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勻這一年過得不順,非常不順。
去年年底,馬勻賣掉了苦心經營的華夏黃頁,帶著幾個忠心耿耿的跟隨者,北上京都,與外經貿委合作,成了半體製化的一員。
馬勻做出這種選擇,也是被逼無奈,死中求活。華夏黃頁本質上就是個替別人做網站的公司,而且做得還不是主頁,隻是一個通訊錄似的簡單頁麵,內容非常簡單,基本就是掛上公司Lg,寫上幾句公司介紹和聯係方式,就放到了互聯網上。
可想而知,能幾萬塊錢做這種業務的公司得有多腦殘。
基本上,華夏黃頁的業務全憑馬勻一張嘴瞎忽悠,拿出來的產品也沒有任何可以稱道之處。
此前的馬勻,到處推銷自己的華夏黃頁,被很多人認為是騙子,是因為他特麼現在就是騙子啊。
在明知道給客戶帶不來任何實際利益的前提下,做一個網頁,收費兩萬,而且客戶還看不到成品,不是騙子是什麼?
因此,馬勻雖然也找了幾單生意,但賺的錢連團隊都養不活。如果不是因為他傳銷頭目一般的煽動力,這個團隊早就分崩離析了。
精神力量很重要,但單純依靠精神力量,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時間久了,馬勻也意識到,自己必須轉型。他畢竟算是國內第一批做互聯網的,而且又被央視報道過,多少有點社會關係。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外經貿委裏麵的一些領導,他的這個團隊也就成了外經貿委的三產之一。
這個華夏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所做的業務其實和華夏黃頁沒什麼差別,也是幫各個機構做網站。隻不過客戶從賓館、酒店、私營業主變成了大大的國家機關。
馬勻在外經貿委的日子過得還是挺舒服的,業務不算太愁,又有人給開工資,如果就這麼混著,不定七八年後也能混成個處級幹部。
但如果馬勻甘心於此,他也就不是馬勻了。
很快,他就厭倦了這種朝九晚五的半體製內生活。他是浙東人,生就有經商的基因。給外經貿委做廣交會的網站時,馬勻突然意識到,廣交會之所以受到全國所有商家的重視,就是因為它提供了買家和賣家交流的平台。
對於采購者來,最難的不是向供應商劃價,而是尋找合適的供應商。而對於供應商來,最難的就是尋找目標客戶。
而一年一度的廣交會,給這些商家和采購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
如果把廣交會搬到網上呢?
打造一個網站,讓有興趣的商家入駐,在網站上提供商品,麵向的就是全世界的客戶!
馬勻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座金礦,利用外經貿委的資源做了詳盡的調查,很快,馬勻就意識到,這是一座金礦,一座完全沒有被開發的金礦!
也正在這個時候,美國亞馬遜和ebay所創造的財富奇跡更加讓馬勻認為,電子商務才是互聯網的未來,自己必須抓緊時間。一旦這些外國大網站擴張到華夏,憑借資本優勢,自己根本競爭不過。
也不能怪馬勻妄自菲薄,一直到十年後,華夏本土互聯網產業同國際性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仍舊非常激烈,沒有一個人能肯定的,華夏本土互聯網公司,真的能在華夏戰勝這些國際大公司。
馬勻興奮的向外經貿委打了報告,想要與外經貿委合作做這個網站。但外經貿委作為行政機關,對此並不感興趣,也看不到這種模式究竟有什麼用。馬勻再三申請,卻都如石沉大海,沒得到任何批複。
這個念頭產生後,馬勻就像著了魔一樣,心裏想的,嘴裏念的,都是自己腦中這個還沒有成型的電子商務網站。
外經貿委不做,那就自己做!
馬勻並不像一般的創業者,做事全憑腦子一熱。熱情對於創業者來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