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違約(1 / 2)

團結湖。

“這烤鴨,絕了。”楊雨康伸出大拇指,“我這個不喜歡吃烤鴨的,都覺得好吃。”

張晨夾起一片烤的酥脆的鴨皮,蘸了點白砂糖,“楊總是滬市人,不喜歡吃烤鴨很正常。這裏以前是一家國營飯店,專營烤鴨,叫京城烤鴨店。前兩個月我來這裏吃了一次,覺得不錯。和這的大廚聊了一下,聽這要改製,我就讓我媽把這兒盤了下來,還給了大廚一部分股份。過完年,這兒就要重新裝修,主打意境菜,到時候楊總可以再來一次,嚐嚐新菜的口味。”

楊雨康好奇,他也是吃過見過的人,米其林三星都去了不少,但還從沒聽過什麼意境菜。

“意境菜?是什麼菜係?”楊雨康忍不住問道。

還沒等張晨話,剛剛片鴨子的廚師又端著一盤菜來到桌旁:“煙暖豐瑤草。金井碧梧雛鳳矯。香茅焗乳鴿,張總、楊總,二位慢用。”

楊雨康一看盤中之物,不由得拍案叫絕。

中餐講究的就是色香味,這個色其中也包括擺盤。傳統的擺盤方式雖然也很美觀,但終歸隻是匠氣。

這盤菜卻是不同,完全突破了傳統擺盤和雕工的限製,兩隻烤的金黃的乳鴿臥在嫩綠的香茅上,就像嗷嗷待哺的雛鳳,仰待鳴。尤為難得的是,楊雨康在這盤菜的擺盤上看到了華夏畫的構圖和意境。

意境這個詞用英語很難翻譯,是獨屬於東亞文化的一種感覺,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楊雨康從沒想過,能從一盤菜中感受到意境。

張晨微微搖頭:“現在能做到的也就是這樣了,這也隻是意境菜的初級階段,仍然還是表麵文章。我心目中的華夏餐飲,不隻是好看好吃,更要和中華文化緊密結合,把中華文化中的精髓與菜品融彙在一起。中華飲食文化淵遠流長,但在國際上地位卻是不高。我們華夏人經常給自己臉上貼金,華夏菜比法餐更有內涵,更好吃。但事實上,現在華夏大陸一家米其林餐廳都沒有,連東瀛菜的地位都不如。的確,我們可以對自己外國人的評判標準不適用於華夏菜,但無可否認的是,我們的餐飲行業無論在鑽研精神和精細度上都太草莽了。”

楊雨康讚同的點了點頭,他在國外留學多年,自然知道華夏餐飲在國外的地位。國內經常有人yy外國人一吃華夏菜,就驚得舌頭都快吞下去了。這種情況確實有,但真的不是普遍現象。

外國人對華夏菜的普遍印象,就是廉價、衛生差、不健康,至於感到多好吃,還真談不上。

這麼多年來,在西方開了那麼多正宗或不正宗的華夏餐館,到最後,最被西方人認可的,居然是一道根本不算傳統華夏菜的左宗棠雞。

所謂華夏餐飲不需要外國人的認可不過是一句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而已,隻要是人,就有被認可的渴求,隻有不被認可時,才會自我安慰不需要被認可。

“這和我國近百年的積貧積弱有很大關係,吃飽了之後才會有心思研究口味。一百多年來,華夏人剛剛過上幾年好日子,逐步開始擺脫貧困,我相信,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美食會越來越挑剔,華夏餐飲也會從粗放型向精細來轉變。”楊雨康笑著夾了一筷子魚蛋,“這道菜剛剛好像叫兩個黃鸝鳴翠柳?名字起得確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