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網絡募捐(1 / 2)

互聯網真正開始對大選產生重要影響,遠比人們認為的要晚的多。

雖然克裏頓在兩年前的連任選舉中,就采用了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讓選民了解自己的施政理念和競選綱領,但此後的兩次大選中,互聯網並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

000年競選,布石與戈爾仍舊采用了傳統的競選方式,雙方都沒有專業的技術團隊來維護網絡輿情和進行網絡募捐,隻是各自設立了象征性的競選網站來為自己拉票。

到了004年競選,這時候互聯網在P端已經全麵普及,布石與約翰克裏自然也加強了網絡訊息建設,但由於此時尚未有超強影響力的社交軟件,兩人的網絡宣傳在後世看來極為敷衍,更多還是依靠網上門戶新聞網站的宣傳。

互聯網真正對美國大選起到決定性作用,還是要從08年的歐巴馬開始。

歐巴馬不但采用了此前競選者建設個人網站、給選民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拉攏選民,更在臉書、油管等社交和視頻網絡上注冊了多個賬號,利用網絡平台對競爭對手麥凱恩展開全方位打擊。

除此之外,歐巴馬還購買了ggle關鍵字搜索排名和水軍,無論搜巴拉克歐巴馬還是麥凱恩,排在上方都是對歐巴馬的溢美之詞和對麥凱恩的冷嘲熱諷。

最關鍵的是,歐巴馬是第一個使用網絡募捐並且大獲成功的總統候選人。

要知道,歐巴馬之所以能夠競選成功,除了趕上政治正確的風潮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錢。

008年歐巴馬的競選募資創紀錄的達到了6億美元,是他前任布石募集資金的三倍,而其中百分之八十五來自於網絡募捐。

可以,歐巴馬就是被互聯網一手捧上總統寶座的。

到了16年的競選就更不用了,如果沒有互聯網,川埔連提名都不可能獲得。

額募款人是每一個競選者又恨又愛的對象,這部分人如果不做上門募捐,無疑會丟票,或者他們幹脆就不投票,做了上門募捐,成本又太高。

而張晨現在提出,隻要對這些人做電話和郵件拜訪,同時輔以網絡募捐的形式讓他們捐款,可以再捐款郵件中加上募款鏈接,也在網絡上做募款廣告,投票人在家裏,就可以通過網絡付款的方式進行捐款。

這樣一來,原本懶得去銀行彙款的額捐款人隻要鼠標一點,幾十上百美元的捐款就能到賬,降低了捐款的門檻和難度,提高了投票人的積極性,能稱得上額捐款的一次革命!

布石當然不可能預判到後世的發展,但政客的本能告訴他,這絕對是一條對他有利的選擇,至於有利多少,還是未知數,但隻要有利,就可以做不是嗎?

隻是。。。。。。這會不會違反競選法?

如果違法,給了競爭對手辮子,不管能募到多少錢,都是得不償失的。

“這並不違反聯邦競選法。”康多麗紮賴斯的專業性確保她第一時間就能夠解答布石的疑惑,“從法理上,不管是網絡募捐還是登門募捐,隻要個人捐款金額於一千美元且二百美元以上的捐款公布捐款人信息,就是合法的。並且,這筆錢完全可以作為硬錢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