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三農(第一更)(1 / 2)

地票政策?

票這種東西華夏人實在太熟悉不過了,計劃經濟時代,幹什麼都要票,買糧食有糧票,買肉有肉票,買油有油票,買布有布票,就算自行車、電視機,都有相應的自行車票和電視機票。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華夏老百姓最有價值的財富並不是rb,而是手中那一張張全國糧票,這可是比錢更堅挺的硬通貨。

五年前,各種票才徹底在華夏大地上銷聲匿跡,在場的眾人除了張晨和幾個服務人員外,年紀最輕的也要5歲,各種票證給他們留下的記憶太深刻了。

不過,地票這玩意兒大夥兒還真是第一次聽。

“我們各個城市的新城區普遍在原來的城郊,這裏有大量的農田,建設新城區,必然侵占農田,這是不可避免的。農田麵積減少,累積起來就會影響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剛剛已經了這麼多,我也不再贅述。無論是房地產商提供補償也好,還是地方gv大力墾荒,其實都不靠譜。一來,政商勾結本就是世界各國最頭疼的事情,房地產商的的實力越強,對地方gv的影響力就越大,這是個客觀事實。到時候,地產商就不給農用地補償,可能誰都拿他們沒辦法。而地方gv墾荒,恕我直言,能墾的話早就墾了,正是因為沒錢、沒利益,墾荒工作才沒有人幹。”

“那麼,是不是就沒有辦法了呢?當然不是,下熙熙皆為利來,下攘攘皆為利往,以利誘之,永遠是最有效的手段。”

楊鑄平眨了眨眼,用鋼筆敲了敲會議桌:“不要繞圈子,重點。”

張晨笑著點了點頭:“對地產商來,什麼最重要?嗯,沒錯,資金當然很重要。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拿地。”

眾人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確實,土地時最寶貴的生產資料,對房地產商來,土地就是命根子,如果手中沒地,就意味著沒有持續開發收入,這個開發商也就幹不長。

張晨兩隻眼睛亮晶晶的:“所有房地產商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以更合理的價格拿到開發用地,無論資金還是精力,他們在拿地上投入的是最多的。既然他們如此看重拿地,隻要將墾荒工作與拿地結合起來,就能收到奇效。”

李萬壽低頭思索,他好像已經明白了點什麼,但又不那麼明確,好像就隔著一層窗戶紙,隻要稍稍一捅,就豁然開朗了。

“所謂地票製,就是地產商想要拿地,不管是城區的還是郊區的,必須開墾相應的荒地,把荒地轉變為肥沃的耕地,這項工作完成後,農業部門負責驗收,並且拍照化驗留檔。確定符合耕地標準後,地產商獲得相應麵積的地票,憑借地票才可以參與地塊的招拍掛。如此一來,即使我們賣出再多的土地,耕地麵積也不會減少,反而會更多。”

李萬壽一拍腦門,幹!

這麼簡單地招數,自己怎麼沒想到!?

楊鑄平聽到這裏,眼中精光爆射,拿地前先墾荒?有可行性嗎?當然有!

並不是任何一塊地都能被稱為耕地,一塊地,從荒地變成耕地,至少要經曆鬆土、開墾、施肥、灌溉。。。。。等一係列的工程。而且,耕地還需要每年定期養護、休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