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岡城,於永祿七年時,武田信玄出於進軍越中的考慮,命江馬時盛在此築城,作為向越中國的攻擊據點。神岡城築成之後,就作為江馬家本城高原諏訪城的支城。
與曆史上不同的是,眼下這座城的築城者,由江馬時盛換成了李曉,而築城年也比曆史上提前了一年。
神岡城是修築的位置,是在可俯看高原鄉的台地之上,這裏至日後大名鼎鼎的神岡礦山的距離並不遠。
提及神岡銀山,李曉就來氣,顯然江馬輝盛之前向李曉所說,江馬家的情報時,並沒有透露這個底細。
這神岡銀山實是江馬家最大的底牌,也是最大秘密。
在神岡銀山周圍,江馬家設下嚴密保護,除了本家之人,礦工以外,不允許任何人靠近。
之前在高原諏訪城,李曉有故意向江馬時盛詢問過神岡金山的情況,不過江馬時盛一聽李曉提到神岡銀山這四個字,那雙警惕的眼睛就對李曉上下一掃,一副捂緊錢包,防賊防盜防小偷的模樣。
李曉對此隻能在心底暗暗冷笑。
當時江馬家神岡銀山的一切實行消息封鎖,不允許任何勘礦師進入,所以神岡銀山當時藏礦量有多大,日產量有多少,隻有江馬家自己心底有數。
因此神岡銀山,具體情報連敵國姊小路家也不清楚,而對各國而言就更不了解了。而實際上北飛驒山高路遠,消息閉鎖,對此感興趣的大名家也確實不多。
作為封建農業經濟國家,日本的各大名家還是努力將攻略領地,將提高領土石高為第一目的。
以至到了後來,當依靠甲州金發家的武田信玄,以及開采佐渡金山,鳴海金山一夜暴富的上杉謙信,這兩人並肩崛起為戰國之雄。
至此各國才對金礦開采真正重視起來。
而神岡銀山當時到底礦儲量多少,盡管江馬家一再封鎖。
但是可以從曆史資料上得出具體情報,神岡銀山是銀鉛鋅礦山,從奈良時代養老年間就開始開采。
而神岡銀山真正實施大規模開采,是在明治七年時,當時作為保皇黨的三井財閥,因為政治投資成功,取得神岡銀山的開采權。
在之後的一百三十年中,三井財閥一共從神岡銀山開采出7500萬噸礦石之巨!
當然這點對於隻會玩信野,太閣等遊戲的李曉是不知道,他隻要知道神岡銀山的礦儲量灰常灰常多,就足夠了。
要知道當時采礦手段單一,並且落後,從奈良時代養老年間一直到明治七年以前,整個神岡銀山都沒開采出多少來。而江馬家不準勘礦師進入,想必挖掘手段更加落後了。
李曉看著江馬家手捧著如此巨大的寶藏在懷中,卻好沒有好好利用,一副雙眼瞪得通紅的模樣。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望著腳下這片高原鄉,李曉已經開始處心積慮,準備謀奪這江馬家這片家業了。
不過在謀奪神岡礦山前,李曉必須進行他築城大業。
由於飛驒國土地貧瘠,李曉在飛驒國的五千石知行地,麵積是大得驚人。
好吧,如果那群山峻嶺中,那一片望不到頭的原始森林也可算做領地的話。
實際上李曉掌控的領地,就是原來江馬家家臣河上家,和仁家地盤,李曉在高原諏訪城擊潰這兩家軍勢後,河上家家主首級被討取,和仁家家主後來雖投降,但因為背叛主家的緣故,其下場是被江馬時盛追放別國。
於是河上,和仁兩家的地盤,就作為江馬家酬謝武田家來援的交換,被李曉順利接管,成為他為知行地。
李曉真正掌控在手裏的知行地,除了那大片的原始森林以外,主要是高原鄉下遊這一片土地。因為高原川是由東流向北西,愈向北,川麵就愈寬,所以能夠耕種的田地都分布在河川的下遊兩旁。
從眼下李曉的築城地神岡城,沿著高原川往北下遊行進十公裏左右,會與東邊流過來的跡津川會合,這裏有一條連接著越中國新川郡的街道。
不過這條山路比較陡峭,如果有大規模軍勢行進,十分不易,並且因為冬季大雪封山的緣故,一年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不能通行。
但在武田信玄從飛驒向越中,越後包抄的大戰略,這條街道是武田軍從信濃,經過飛驒出兵越中的重要通道。曆史上武田家數度出兵飛驒都是走得這一路線。
而神岡城扼守在這條街道上,地勢十分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武田信玄,讓江馬時盛在此築城的目的。
不過在武田信玄給李曉的軍令中,申明這座神岡城,主要目的是作為囤糧屯兵之用,防禦目的次之。
原因很簡單,從飛驒遠征越中,路途山路跋涉,需費許多天,僅僅靠士兵身上的幹糧袋,根本支持不了武田軍的後勤。
所以在飛驒征討軍未行進之前,李曉必須神岡城在囤積足夠糧草,準備征討軍日後使用。
這也算武田信玄三軍未動,而糧草先行的一種考量。
然後李曉未料想到,他決定築城神岡開始的開始半月,卻絲毫沒有成效。
原因是李曉向知行地中各村的名主,發出築城普請役時,結果是應者全無,根本沒有人買他的賬。
李曉得知以後,臉色巨變,這簡直是造反嗎。